“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以前听到这首哥觉得甜甜的,但是现在小窗觉得害怕惹~不久前,玉林一名农妇不慎碰到自家楼顶一个马蜂窝,结果引来群蜂袭击,全身多部位被马蜂(学名:胡蜂)蜇了多下,伤势严重以致肾功能衰竭不治身亡。
真是要远离毒蜂,珍爱绳命啊~
小窗了解到,每年9月—11月是胡蜂活跃期,毒蜂蜇伤、蜇死人事件在各地(尤其是农村地区)时有发生。
医院有关人员称,医院接收了一名被黄蜂蜇伤的老人,经过血透也救不回来。这名农妇自家楼顶有一个蜂窝,她不小心碰到了蜂巢,结果招来群蜂攻击,全身被蜇了多下。儿子为了救她也被蜇了十几下,幸好没什么大碍。农妇则伤势严重,医院急诊科,随即被送到其他科室进行血透治疗。医院时农妇还清醒,不停喊痛,到了晚上开始少尿、水肿(肾功能衰竭的症状),经过血透仍不治身亡。根据农妇家属捉到的两只蜂样特征显示,致人身亡的毒蜂应为胡蜂。
无独有偶,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2名被胡蜂蜇伤的病人,来自陆川县马坡镇一对年近四旬的中年夫妇。今年重阳节期间,这对夫妇到南江街道分界村的山头祭祖,不慎碰到隐藏在草丛中的胡蜂窝,胡蜂“倾巢而出”,夫妇的脸、颈、手等部位被蜇了数十下。
小小的一只胡蜂,竟然能杀人!真的是吓死宝宝了~辣么,什么样的蜂是毒蜂呢,来跟小窗认识下:
我们常见的毒蜂主要有马蜂、胡蜂、竹蜂等,被蜂蛰后,蜂分泌的有毒液体就是蜂毒,蜂毒是一种生物毒,主要含有生物胺类、多肽类、胆碱酯酶、酸类等。人类被毒蜂蜇伤后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轻则可立即出现肿胀、出血,重则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甚至休克、死亡。
其中马蜂,学名“胡蜂”,又称“马蜂”或“黄蜂”,体大身长毒性强,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其繁殖和活动受气候影响较大,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
人被胡蜂蜇后,被蜇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蜇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甚至死亡。
也就是说,现在这个季节正是毒蜂出没的时候,小伙伴们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防范这些毒蜂,如不幸被蛰,要采取正确的自救方式↓↓
1、毒蜂不会主动袭击人类,在人类伤亡事件中绝大多数是人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
2、如果不慎碰到蜂巢并被胡蜂袭击,千万不要跑动,更不要反复扑打,最好尽快用衣物包裹头颈等暴露部位,蹲伏不动或就地卧倒。
3、胡蜂的毒液偏碱性,若不慎被胡蜂蜇伤,应第一时间进行自救,检查蜇伤处,挤出毒液,在家里可用酸性液体如食醋中和毒液,再用冰块敷伤口。
4、如果简单处置后出现头疼、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医院,千万不要拖延,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如何预防被蜜蜂蛰伤?1、到野外登山郊游时,避免经过没人走的草径、草丛,这些区域可能是毒蜂筑巢之所。山岩及树枝上也要随时留心观察。有些蜜蜂是栖息在树枝上的。此外垃圾堆、花圃区也是蜜烽经常出没的地方,切记。
2、阴雨天气蜂类多在巢内而不外出,因巢内拥挤容易被激怒而螫人,所以在山区行走时要特别小心、每年九至十一月雨季中登山郊游,须特别注意蜜蜂危害。
3、登山最最好穿戴表面光滑及浅色衣帽,避免深色、毛织品成表面粗糙的衣帽。裤子能够扎到靴子里最好。
4、假如走到草深及膝,一面是悬崖的单行山路上,带头的领队要特别小心,因为地形险恶是毒蜂肇祸的好场所。如果发现了毒蜂,最好的办法是绕道而行。
5、发现蜂类从身边飞过时,最好站立不动,保持镇静、观查现场环境或让牠自行飞去、如果用手拍打,虽然毒蜂可能被赶走,但是后来的人也许就成为受害者。
来源玉林新闻网、网络文字经过玉林窗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小窗的工资就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