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识科普盛夏之际,警惕虫咬

很多人都知道,被蜱虫叮咬可能引发森林脑炎,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的一段场景,可谓“砸晕”了一众看客——徽柔与二皇子滚在草丛里,被蜱虫叮咬,二皇子最兴来因被蜱虫叮咬染上疫症而死。

小小的蜱虫叮咬还能引发疫症?现在尚未有证据表明,但蜱虫与夏季经常出没的各种小虫子经常会引发一些病症,严重的甚至致命。

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升高,各种小虫子也活跃起来。现在正是昆虫繁殖旺盛,再加上南方雨水偏多,昆虫叮咬的情况一点都不少见,近日,我院又为一名在上幼儿园时被老师发现头皮上有虫子钻入陈姓小朋友取出了钻入头皮的蜱虫。

▲门诊医生为小朋友取虫

▲小朋友头上取下的蜱虫,直径约2毫米

别小看这样一只小虫子,被虫子咬伤有时也会“要命”,但大家也不必惊慌,

医生在这温馨提醒您

虫子杀伤能力各不同,根据症状可导寻“祸首”

一、蜱虫:极端病例,可致死亡蜱虫在叮咬人畜吸血时多无痛感,因此不易被发觉。蜱虫可见于草地与灌木上,当人走过时黏附。一旦被蜱虫叮咬后,皮肤伤口处便可能会出现水肿、炎症等反应,甚至形成溃疡。有些蜱虫的唾液腺中含有麻痹神经的毒素,使人畜或其他动物寄主出现肌肉麻痹,严重时可引起瘫痪,这被称为“蜱瘫痪症”。极端病例,可致死亡。蜱还可以传播森林脑炎、Q热、斑疹伤寒,引发“蜱咬热”等等。其中螺旋体还可以引起莱姆病,表现为叮咬后数小时至几周内出现慢性迁移性红斑、发热、关节痛,然后出现心、神经系统和眼损害,危害很大。但是,蜱虫必须黏附一段时间才能将感染传播给您。如果您被蜱虫咬伤,应该用镊子将蜱虫轻轻从皮肤上去除。您可用透明带封存蜱虫,若无法办到,请尽量记住其颜色和大小,以便医护人员确定该蜱虫有无可能携带莱姆病。二、隐翅虫:内含毒汁,不可拍打隐翅虫的体内含有毒液,这种毒液呈强酸性,可以造成皮肤化学烧伤。隐翅虫本身不会蜇人,但在人身体上爬时,可以有少量毒液沾染皮肤造成轻度瘙痒和红肿。如果对身上的隐翅虫进行拍打,隐翅虫的身体被打碎后,毒液会大量流出,造成接触部位的皮炎。典型皮损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及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片,可出现糜烂、结痂,少数皮损中央可呈稍下陷的灰褐色表皮坏死;若侵犯眼睑时肿胀明显。自觉灼热、灼痛或瘙痒。严重者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约1周,愈后局部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三、跳蚤:皮损多见于小腿被跳蚤叮咬有别于被蚊虫叮咬,被跳蚤叮咬后,人体皮肤上常有一红点儿,且不止一处。另一个特征是被叮咬的部位多在膝盖以下之小腿。这是因为跳蚤的成虫、幼虫多栖息于地板的尘土内,羽化的成虫从地面跳上来咬人,所以被叮咬的部位大多是小腿。四、螨虫:肉眼难见,皮疹剧烈瘙痒能叮刺吸血的主要有革螨和恙螨,当人体皮肤被革螨叮咬后,主要表现为局部出现红色圆形水肿性丘疹、水疱,疹块直径0.5~1.0cm,并伴有剧烈瘙痒的症状。革螨通常在动物饲养室、鸡窝、面粉厂、纱厂及野外场所等处活动并侵袭人群,主要叮咬部位多在腰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而被恙螨叮咬后,被叮刺处一般在6~12个小时后出现一个直径3~6mm的红色丘疹,并有痒感,而后在其中央形成一个水疱,最后形成黑褐色焦痂,焦痂脱落后就会形成浅表性溃疡。五、蚊子:叮咬刺痛,皮疹自消蚊子的喙刺入皮肤后有刺痛感,在刺伤处可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或风团,在皮损中央有一针头大小暗红色的瘀点,按压皮疹时不能完全褪色,在痛点周围出现苍白圈是其特征。皮疹一般2~3天内自行消退,但某些过敏体质者可出现明显的红肿,甚至大片瘀斑,伴有剧烈的瘙痒和灼痛感。

一般蚊虫叮咬后,通过如下方式导致人体疾病。

机械损伤 很多节肢动物通过口器或尾钩等伤害皮肤,如蚊子的针样口器通过刺进皮肤引起伤害。刺吸血液 不少昆虫,刺吸血液。由于其叮咬、刺吸血液及唾液的作用,影响人们的睡眠、工作。毒液作用 例如蚊子、螨虫叮咬人体后释放蚁酸,隐翅虫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等,当人体接触这些毒液后就会出现皮疹、水疱、大疱、瘙痒,少数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感染、蜂窝组织炎,极端病例甚至会出现死亡等情况。过敏反应 某些人对昆虫的毒液会产生过敏反应,局部严重者可以出现大疱,直径1~2cm以上,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儿童及外来人群。此外,在没有叮咬的部位也可以出现小红丘疹,这让许多人坚持认为不是虫咬的主要原因。传播疾病 蚊虫传播多种疾病,如蚊子传播乙脑、疟疾、登革热;跳蚤传播鼠疫等。六、臭虫:皮疹线状排列,十分瘙痒被臭虫叮咬后皮肤反应情况因人而异,反应较重者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或紫癜等损害,在损害中央有针头大的出血点或水疱。一只臭虫可连续叮咬多处,所以皮疹往往排列成线状或片状。主要在腰、臀、肩、踝部,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常因搔抓引起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对臭虫敏感的患者,或一次被多个臭虫叮咬,可引起广泛的水肿性红斑或全身性风团,奇痒难忍。

七、其他小虫:蜜蜂蛰伤、火蚁叮咬也不可忽视

勿以伤小不治之,蚊虫叮咬也要正确处理

虫咬皮炎为螨虫、蚊、臭虫、跳蚤、蜂等昆虫将口器刺入皮肤吸血,或将毒汁注入人体,引起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共同特点是叮咬处有针头大咬痕,皮损部位与叮咬部位一致,奇痒难忍,严重程度与昆虫种类、数量和患者的敏感性相关。近年来循证医学研究认为,传统上以皮损特点命名的“丘疹性荨麻疹”就是节肢动物叮咬后发生的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从病因学上应属于虫咬皮炎。当存在以下状况时请务必立即就医:

您无法取下自己或孩子身上的虫

您在被叮咬后出现发热或皮疹

皮肤出现以下症状

▲隐翅虫造成的创伤▲螨虫皮炎▲蚊虫叮咬▲火蚁叮咬▲蜱虫吸附夏天到了,草丛、路上的虫子也变多了,

我们该如何降低被昆虫咬伤或螫伤的风险?

您可以:

外出时穿上鞋子、长袖衣服和长裤。如果您比较担心蜱虫叮咬,可将裤脚扎到袜子里,并穿上浅色衣服,以便您能发现任何粘到身上的蜱虫。

.喷防虫喷雾剂。.黎明和黄昏时(蚊子在此时最为活跃)呆在室内。.排干您家附近的积水,如嬉水池和水桶。蚊子会在积水里繁殖。.当您外出时,把食物和饮料盖好。.如果您看见螫刺性昆虫,应保持镇静,并慢慢退后。.如果您居住在有火蚁的地区,应避免踩到蚁丘。.如果您在家中或附近发现昆虫巢穴,可联系害虫防治组织来安全地清除该巢穴。让我们防患于未然,度过一个快乐、健康的夏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lmglux.com /fzshl/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