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
一定有人会说
避暑山庄里的驻军
不是早就搬走了么
没错,原有的驻军确实搬走了。但避暑山庄里确实还驻扎着另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在这里一驻就是二十多年,他们是河北省唯一驻扎在世界文化遗产内的驻军。
什么部队
这么牛
可以驻扎在风景如画的
世界文化遗产里
他们可不是贪恋这里的美景
他们是来守护这里的美景的
他们是这里一道功能强大的
超级防火墙
他们就是
承德市公安消防支队
避暑山庄中队
好
下面我们就一边逛山庄美景
一边走近这支特殊的队伍
了解一下这避暑山庄里的
第七十三景
避暑山庄里的“敬业奉献”模范消防中队
承德市避暑山庄消防中队组建于年,驻守在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万树园内,担负着保护避暑山庄及周围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
自成立以来,避暑山庄中队的官兵们始终奋斗在守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前沿,一茬接着一茬守,一代接着一代干,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特别能坚守,特别能奉献”的紫塞消防卫士风采。近年来,在强军目标的感召引领下,避暑山庄中队全体官兵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接力传承山庄中队“胡杨”精神,坚持忠诚为魂、实干为本、奉献为荣,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扎在古建筑群内。
因成绩突出
避暑山庄中队先后荣立
集体二等功1次
三等功2次
连续多年被公安部消防局
河北省公安厅
河北消防总队表彰为
“先进基层党组织”
“先进中队”
“五四红旗团支部”
被承德市团委评为
“青年文明号争创单位”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原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明等领导同志来承调研时,对避暑山庄中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
埋头苦干实干——艰苦不怕吃苦,实干创造业绩
有一句俗语
一块荒田水和泥
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蛮解韶光贵
不待扬鞭自奋蹄
24年来,避暑山庄中队的官兵们就像拓荒牛一样,在营区里默默耕耘着。“大杂院,七间房,车库是个大瓦房;穷消防,旧营房,官兵住的破铁床。”这段顺口溜描写的就是山庄中队建队之初的真实情景。刚入驻山庄景区时,破旧的营房和基础设施,让山庄中队成为了当时几乎被忽略的一支队伍,被兄弟中队形容为“住在瓦房里的消防队”。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队全体官兵始终坚持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官兵头脑,发扬拓荒牛的实干精神,不怕艰苦,不畏艰难地扎根在这片热土上。营房改造时,修路,他们自己动手;平场,他们自己动手;栽树,他们仍然是自己动手,山庄中队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全体官兵对这个“家”的爱。如今,山庄中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建筑式营房庄严威武,假山庭院别具一格,碧水青草引人神怡,加上消防部队特有的红色衣装,被广大群众和游客亲切称之为避暑山庄“第七十三景”。
不负使命担当——宁肯透支生命,绝不亏欠使命
官兵们最牵挂的
就是山庄内的文物
和一草一木
最自豪的就是
建队以来
从未发生过险情
众所周知,承德避暑及外八庙寺庙群享誉世界,同时也是世界宗教、文化、民俗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避暑山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仅占地面积就是颐和园的2倍,是北海公园的8倍,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山庄任何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心,“不能着火”就是山庄中队官兵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可以这样讲:责任重于泰山。
任务越艰巨,越能考验担当,作为山庄中队的一份子,特殊的岗位会驱使每个官兵心中自然升腾一种信念:“与山庄共命运”。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官兵的每一根神经便与山庄紧密相连,中队的每日生活都与山庄紧密为伴。为了避免发生火情,中队明确了“打早打小、不冒烟无明火”的目标,短短的一句话使山庄中队养成了每天20余公里巡逻的“老传统”,20多年来无论天气多么恶劣,都挡不住他们巡逻的脚步。
每次巡逻,都是早上出发、晚上归队,每个人带上20余斤重的装备和干粮,去一些游客集中、林木茂密的地方查看有无遗留火源,走一些道路险峻、人迹罕至的山野查看有无阴燃隐患。一年下来,全队官兵走过的路程累计二十余万公里,足可以绕地球5圈,每个人都要废掉六七双鞋,磨破脚、生冻疮就像家常便饭。由于长期在外巡逻,经常吃不到热饭,中队80%的官兵都患有慢性胃病。尽管这样,中队官兵从未喊过苦和累,从没有掉过队。
除了“人防”,中队还有一套“技防”和“物防”的高招。官兵们根据日常巡逻掌握的情况,认真记录了每一座古建筑、每一棵古树、每一处水源的位置、特征和周边道路情况,精心制作了“山庄防火电子预案图”。每年春秋气候干燥时期,对树木和草坪进行洒水,冬季利用造雪机进行人工降雪,降低火险等级。20多年来,历届官兵将满腔热血融在了山庄,用忠诚、汗水和心血,为世界文化遗产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创下了建队以来避暑山庄内部古建筑群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的骄人成绩。
战时勇挑重任——斗火魔战严寒,谱写英雄赞歌
避暑山庄内部道路狭窄
其山区面积达到
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
中队针对山庄景区地形
火情特点
摸索出来适合古建筑
山区草地等不同情况的
灭火和救援方法
大大提高了队伍
灭火实战能力
年2月28日,普陀宗乘之庙东罡殿发生火灾,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人民的心都被这场火灾牵动着。普陀宗乘之庙,又称小布达拉宫,建于年,至今已有年历史,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着火建筑全为木结构,时代久远,燃烧后蔓延迅速,加之内部文物众多,扑救难度极大。面对险情,中队指挥员沉着应对,中队官兵多次顶着浓烟进入内部,从烈焰中抢救出国家级文物13件,成功堵截了火势蔓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东罡殿整体建筑的完整性。
明火扑灭后,中队官兵顾不上身体上那一层厚厚的冰甲,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坚守现场20多个小时,对火场进行了地毯式检测和冷却降温,直到确保不会复燃后才返回中队。这起火灾的扑救,被国家和省文物局专家一致评价为“国内最成功文物古建筑火灾扑救战例”,因扑救及时、得当,避暑山庄中队荣立集体三等功。多年来的磨练,不仅让官兵成为灭火战斗的尖刀力量,也使官兵成为了抢险救援的多面手和急先锋。
年11月28日,避暑山庄内两名群众在冰面上落水,中队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中队官兵发现在距离岸边大概20米左右的冰面上,有一大片塌落,冰水中一名老人与一名中年男子正紧紧攀靠在荷花区的铁护架上,由于水中极度寒冷,被困者已出现体力不支现象,一旦再度落水,后果不堪设想。
官兵们立即携带救生器材采取冰面匍匐前进的方式靠近落水者进行营救。由于冰面结冻时间较短,冰面极薄,中队战士的每一下爬动,都能清晰的听到冰面发出的“咔嚓”声,越靠近被困者,“咔嚓”声就越大,所有人都将心提到了嗓子眼。为了不让被困群众再次受到伤害,一名战士不顾冰水的刺骨寒冷,下到水中用绳索对他们进行了保护,再环抱着被困群众移到冰面上。此时的老人下肢已冻得失去知觉,岸边的保护人员迅速拉拽保护绳,将被困人员和救援官兵拉至安全区域。
这起救援被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连续进行了报道,树立了山庄消防敢打敢拼、无畏奉献的良好形象。自建队以来,避暑山庄景区共有17人落水,近百人被困山区迷路,中队官兵全部成功解救,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甘于牺牲奉献——责任抗在肩上,奉献无悔青春
山庄中队自建队以来
就一直以“胡杨精神”为指引
站着
他们傲然挺立
铮铮铁骨
忠贞不渝
倒下
他们拥抱大地
气贵长虹
奉献大地
多年来,中队每一名官兵都将“家事再大大不过避暑山庄的安危,亲情再重重不过使命责任”这句话默默印在了自己的心中。中队很多官兵只身一人在承工作,与亲人远隔万水千山,父母年迈不能尽孝,多数与妻儿两地三地分居,过着“牛郎织女”式的生活,有的只能把孩子交给老家的亲人抚养。
中队老指导员都杭的老家在山东临沂,入伍16年来回家的次数很少,结婚后也长期与妻女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妻子因为一次电击事故失去了右手拇指和食指的一部分,造成了肢体残疾,平时料理家庭事务多有不便。在参加承德电视台《周末大家谈》节目时,当主持人问到他,有没有感到愧对家人时,他沉默了,简简单单的说了一句“他们支持我的工作”。
战士高亮出生于湖北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母亲有高血压,需要人长期陪护在身边,可当兵8年,他就休过1次假,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很少有时间顾及家人,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消防安保任务中,他的母亲因毛细血管堵塞紧急住院治疗,他心里着急万分,但他深知此时中队执勤备战压力有多大,自古忠孝难两全,作为一名战士,必须有舍小家,顾大家的觉悟,就这样,高亮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家里的困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十八大安保任务中。他没有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只有忠于使命的坚守,战士的责任让他把对亲人的爱化作了对事业的忠诚。
建队24年来,中队官兵自觉以大局为重,坚守岗位,39名官兵主动放弃休假,2名官兵将婚期几次延后,3名官兵亲人病故未能返家吊唁。
内外团结和谐——官兵亲如兄弟,军民坚如磐石
官兵们
一块苦、一块干
喜怒哀乐融在一起
生死荣辱系在一起
在中队里,干部说起战士如数家珍,点名不用花名册;战士把干部当领导更当兄长,大事小事掏心窝子说;大家有了任务争着抗,遇到难事互相帮,日常生活中分不清谁是官谁是兵。他们还自觉搭建军民连心桥,中队官兵自入驻避暑山庄以来,就把山庄当家,把游客和百姓当亲人,积极主动为他们做好事、解难事。
每逢旅游季节,山庄中队官兵都会提前做好准备,组建临时便民服务小分队,为中外游客送去爱心绿豆汤和温馨提示卡,每天背上便民药箱和卫生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服务小分队建立以来,中队官兵累计帮助中外游客数十万人次,获赠锦旗千余面。
在山庄景区,有一种“人头蜂”,又称“胡蜂”,体内有剧毒,人被蛰伤后,会出现头晕、局部剧痛、灼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特征,甚至出现休克和昏迷,严重者威胁生命。在山庄景区内,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被人头蜂蛰伤事件,直接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是山庄中队官兵的职责和使命,清剿“人头蜂”成为了官兵们的“必修课”。
每逢一月到十月旅游高峰时节,山庄中队官兵都会穿上防蜂服行走在林间、古建筑间仔细排查。夏天天气炎热,再加上封闭的空间,还需要紧张作业,整个人就像在蒸笼里。一天几个蜂窝摘下来,衣服从里到外能湿透,皮靴里也能倒出汗水。但是中队官兵从来都没有过怨言,在他们看来,游客和群众都是他们的亲人,每摘除一个蜂窝,就会让亲人们多一份安全。
执勤之余,中队还担负起了照顾福利院老人和儿童的职责。每逢节假日,中队官兵都会到离中队营区不远的承德市社会福利院开展志愿活动,帮老人和孩子们打扫卫生、洗衣服,陪他们聊天、玩耍。通过心与心的交流,这些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老人和孩子,居然能喊出一些中队战士的名字,与战士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此外,中队还组织全体官兵向贫困家庭累计捐款2万多元,无偿帮助辖区单位培训消防知识余次,帮助驻地种花种草5万余平方米,种植树木多株。中队官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驻地谱写了一段无私奉献的“爱民佳话”。
巡逻、洒水、造雪……
皇家园林的安全
牵动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
灭火、除险、救援……
游客百姓的安危
已经熔入他们的血液
24年来,他们枕戈待旦,时刻准备;
24年来,他们一心为民,竭诚服务;
24年来,他们忠诚坚守,默默奉献。
如今,避暑山庄中队已经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队官兵在平凡的岗位上释放着生命的智慧和能量,守护着世界文化遗产,守望着一方安宁,彰显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高尚品质,发扬了消防部队敬业奉献的可贵精神,谱写了山庄消防忠诚卫士的英雄赞歌。
总编辑:王冰玉王琦
承德罗锅
副总编:贺成利何英华
闫春生彼岸花
责任编辑:丁海陈怡良
百伶大咩
法律顾问:宋连生
(山庄律师事务所)
合作-投稿邮箱:qq.北京治疗白癜风费多少钱北京手术治疗白癜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