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刘阿姨今年52岁,平时身体都挺好,只有一个毛病:爱头晕。
从十几年前开始,她就经常出现头晕,每年最少也有3、4次,最多十来次,频繁的时候,一个月可能出现两次。
逛街走路的时候,做饭拖地的时候,更多的是早上起床的时候,一坐起来就开始晕。
每次犯头晕,都感觉天旋地转的,站都站不稳,必须找个地方坐下或平躺休息,过个十几分钟,可能逐渐减轻。严重的时候,需要在床上躺两天。
每次犯头晕,还伴有突如其来的恶心,干呕。要是在饭后出现,这顿饭就白吃了,吐得一干二净。
奇怪的是,头晕时既没有发烧、头痛,也没有耳鸣、视物模糊,听力、说话、四肢活动能力都完全正常,也不会失去意识。
每次眩晕发作过后,刘阿姨会到门口的小诊所就诊,医生的诊断是“脑供血不足”,挂吊瓶输点改善循环的药,过几天也会逐渐缓解。
为了根治这个问题,医院检查过好几次,但是体检都没有问题。血压正常,血糖、血脂也不高。因为害怕脑里长东西,头颅MRI前前后后做过三次,都没有任何异常。
最烦人的是,这种头晕没有任何征兆,说犯就犯,而且反反复复。搞得刘阿姨现在都不太敢一个人出门了,生怕在过马路时发作,实在太不安全。
真是像老伴形容的:头晕不是病,可是晕起来真要命。
02
刘阿姨的头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低血糖发作?
体位性低血压?
梅尼埃病?
脑供血不足?
前庭功能紊乱?
前庭型偏头痛?
中央位置性眩晕?
都不是!
在引起眩晕的疾病中,有一个诊断很常见,但知道的人不多,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俗称半规管耳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个名字概括了这个病的主要特点,而刘阿姨的症状是这个病的典型表现。
首先,它是一种良性改变,不是什么恶性疾病,可治疗,可自愈。
其次,它的临床表现是眩晕,会出现天旋地转感,而不是普通的昏昏沉沉感,并且这种眩晕是一阵阵反复发作的,每次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分钟,但难受的感觉会持续很久。
最后,也是这个病最大的特点:它的发作和头部的某种运动有关。也就是说,是头部位置变动诱发了眩晕发作。
与梅尼埃病不同的是,BPPV的患者,在眩晕发作的时候,是不伴有耳鸣的。
为什么头部位置变化会引起头晕呢?
我们来看看耳部的构造。
所谓耳石,其实是内耳的碳酸钙结晶。当站立抬头、从床上坐起、躺下或者在床上翻身的时候,脱落的耳石在内淋巴液中游动,随重力作用进入半规管,刺激前庭感受器,就诱发了眩晕。
耳石为什么会脱落?绝大多数患者原因不明,是特发性的。少部分患者以前有过头部外伤史等情况。
有研究发现,耳石症的发病率和年龄、偏头痛、高血压、脑卒中等有关。
年龄越大的人,出现这个问题的几率越大。60岁以上老人一年发病率是18到39岁人群的7倍左右,女性更多见。
03
在没有进行治疗的情况下,眩晕会每几周或者几个月发作一次。
耳石进入不同的半规管,会引起不同类型的良性位置性眩晕。其中后半规管型最常见,其次是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比较少见。不同类型的BPPV,治疗方法不同。
对于后半规管型BPPV最有效的诊断手法是Dix-Hallpikemaneuver,不仅能够明确诊断,还可以确定是哪一侧耳朵出现的问题。
明确诊断后,医生可以用Epleymaneuver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见下图)。
一项研究证明,单次手法复位对于85%以上的后半规管BPPV有治疗作用,少许患者需要反复多次治疗。
要注意的是,如果颈部受伤,或者有颈锥病的人,最好不要做此复位术。
对于眩晕反复发作的患者,还可以请医生教自己在家里进行复位治疗。
吃药、输液对于耳石症几乎没有治疗作用。只有针对在手法复位时出现剧烈恶心和呕吐、无法耐受治疗的患者,可以使用前庭抑制药物比如倍他司丁缓解症状。
0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个病本身是自限性的,能够自愈。但是因为症状突发而且反复,让人困扰。很医院,盲目进行了很多不必要的检查,包括头颅CT、MRI等。
还有的患者花费很多医疗费进行了各种治疗,比如输注改善循环的药物,包括中药注射剂。几天后逐渐好转,还以为是治疗的效果。但真正有效并可以降低再发作频率的治疗只有手法复位术。
良性位置性眩晕本身是良性疾病,但是当眩晕发作的时候,很容易引起跌倒,尤其对于老年人,需要格外注意。
猜你还想看:
每天总觉得头晕不适,有时候踩地不稳,有可能是哪些问题?
经常头晕?真的会要命!
头晕是怎么回事教你几种方法治愈头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