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科普秋蜂猛如虎,如何防治蜂蛰伤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黄蜂又名马蜂,每年5~10月是筑巢期、9~10月份是繁殖、迁居的季节。近年来,城市树木花草增多,为黄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它们开始迁居到城市筑巢。其中蜂巢30%“扎根”树上、70%“落户”名种建筑上。

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常因为人类接近其蜂巢、受到惊扰,或受环境中其他化学品气味刺激,而攻击人类。蜂蛰伤案例5月左右即有零星发生,秋季进入高发季节。

蜂蛰伤一般临床表现

(一)蛰伤部位的表现:蛰伤后出现疼痛、肿胀,12-48小时加重,波及范围扩大,可溃破形成不同大小的溃疡面。

(二)过敏反应:出现在蛰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表现为迅速扩大的皮疹、憋闷、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部分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是早期支气管痉挛、窒息、肺水肿、致死的主要原因。

(三)溶血:尿呈茶色到酱油色,腰痛、肾功能改变,后期可表现不同程度贫血。

(四)肾脏损伤:可因毒素直接作用于肾小管或因溶血造成,表现为全身水肿、少尿、肾功能改变。

(五)肝损伤:多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肝细胞坏死,表现为肝损伤相关的血清酶升高。

(六)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影响:不同毒素所致的改变不同。

(七)常见暴力部位在头部、颈部、手背部和小腿等。头颈胸伤者较严重。

那么当被蜂蜇后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才是正确的呢?

局部处理拔出毒刺(最关键的一步)

1、拔除蜜蜂毒刺:蜜蜂毒刺上有倒刺,蛰人后毒刺常滞留于皮肤内;护理时首先检查有无滞留于皮肤内的毒刺,发现后立即小心拔除。方法是用胶布粘贴后揭起或用镊子将刺拔出。如扎入毒刺还附有毒腺囊,则不能用镊子夹取,以免挤入毒液而使反应加重,只能用尖细的刀尖或针头挑出毒腺囊及毒刺。也可在蜂针拔除后拔火罐,这样可吸出毒汁,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

2、中和毒液:蜜蜂毒液为酸性,可选用肥皂水、3%氨水、5%~10%碳酸氢钠溶液洗敷伤口。拔出毒刺后的皮肤用2.5%碘酊涂搽2~4次。因为碘酊具有杀灭伤口周围的致病微生物和破坏生物毒素的作用。对黄蜂蛰伤则不用上药而局部涂涂以醋酸或食醋也可将鲜马齿苋洗净挤汁涂于伤口。

3、若有季德胜蛇药片,可特药片用温水溶化后涂于伤口周围;或用紫金绽或六神丸等药研末湿敷患处,有解毒、止痛、消肿之功效。也可在下列草药中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如紫花地丁、半边莲、七叶一枝花、蒲公英等。

4、局部疼痛、红肿处理:可于患处周围用2%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注射液,以1∶1的比例皮下注射1次;四肢被蛰伤应减少活动,局部放置冰袋冷敷,以减少毒素吸收。

5、对过敏休克患者的护理:蜂蛰伤发生过敏性休克与蜂毒量常无绝对关系,在机体敏感性增高的前提下,即使一处蛰伤也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时,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可以改善全身及局部循环,同时还可以稀释和促进毒素的排泄。对于过敏反应,轻者可日服息斯敏1片,每日1次;或扑永敏4毫克,每日3次。症医院救治。

6、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特别是呼吸困难者,给予高流量吸氧。若出现喉头水肿征象马上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

说千道万,预防最重要,下面看看我们应该怎么预防蜂蜇伤。

1.患者多为居住在山区农民到野外干农活时被蜂蜇伤,患者及家属避免在有蜂巢的树下休息。

2.不主动攻击蜂类,野外作业的人员要戴好防护装备,备上急救药品(李德胜蛇药片)

3.夏末秋初野外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可穿戴长袖衣裤,戴帽子,不擦香水。

4.如果不幸被蜂蛰伤或被群蜂围攻,千万不要试图逃跑,应取蹲位,护住头面部,等待蜂自行飞走,不可挤压抓挠伤口,以免毒液扩散和皮肤感染,应立即就医,如果病情危重,医院继续治疗!

医院24小时急诊—

素材来源:急诊科王雪峰

编辑:胡钰付春晓

南阳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lmglux.com /fzsys/9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