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好发于每年8-10月,主要的袭人蜂科为蜜蜂科和胡蜂科,他们同属于膜翅目,呈全球性分布,这些蜂科社会性极强,常发生群峰袭人事件。蜂毒毒性大,毒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溶血、致敏、神经毒等多种作用,可引起过敏性体克,重度蜂蛰伤常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病人还会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横纹肌溶解等。而胡蜂科体型往往大于蜜蜂科,其毒液毒性也较大,较大体型的蜂也更易引起重度的蛰伤。重度蛰伤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危及生命。
局部治疗:目的主要在于去除残留毒素,防止毒素的进一步摄入,清洁消毒伤口局部降低继发感染率,缓解局部肿胀、疼痛等。具体措施如下:
1.去除残毒,检查伤口,用镊子拔出或针挑出残留毒针(蜜蜂蛰针上带有毒腺及毒囊,不可用镊子挤压),还可以拔罐形式造成局部皮表负压吸出伤口毒液;
2.利多卡因等局部封闭治疗,方法是用双氧水或碘伏消毒后,以1%-2%利多卡因2m1+地塞米松2mg+维生素Cmg在蛰伤处周围予皮下0.3-0.5ml药量封闭注射,可使大多数患者蛰伤处剧烈疼痛消失;
3.蛇药片外涂,季德胜蛇药片可破坏蜂毒,具有消肿止痛、减轻痛痒感的作用,用乙醇或醋将其配成糊状,取适量外涂于肿胀处,蛰伤点勿涂,24h后用清洁后重涂;
4.其他局部用药,胡蜂蛰伤处用1%醋酸或食醋洗敷伤口,蜜蜂蛰伤处可用肥皂水等弱碱性液体洗敷,若蜂种不明也可不予以酸性或碱性液体处理,此外也可外擦炉甘石洗剂消炎,红肿伴水泡渗液的可用3%硼酸水溶液湿敷,疼痛严重时刻酌情使用止痛剂。
5.若伤者对蜂毒严重过敏,且蛰伤处主要四肢时,可结扎近心端减缓全身扩散,需间隔15-20分钟轻微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分钟。
如何预防蜂蛰伤呢?首先,要了解蜂的习性。蛰刺只有工蜂才带有,是由其生殖器演化而来,蜜蜂科蛰刺带有倒钩,只能蛰一次,蛰刺后毒囊和毒腺留于蛰针上并继续释放毒素,胡蜂科蛰针不带倒钩,可反复蛰刺目标,一般攻击目标的裸露部位。蜂的活动与温度直接相关,发生蛰伤的季节主要在8-10月,以9,10月份显著。故考虑夏秋季发生蛰伤较多的原因可能与此期工蜂数量大、巢穴饱和、食物需求量大,为繁殖旺季有关,加之其社会性强、护巢本能强,导致其攻击性较强,若攻击发生在蜂巢附近,则易发动群蜂攻击。蜜蜂以花蜜为食,马蜂的食物为昆虫,还喜欢甜蜜的食物(如蜂蜜、水果)。蜂巢分布广泛分布于野外及城市,以野外分布较多。
因此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以下几种预防措施:
1.若在人群密集区、或住房附近发现蜂窝,需及时通知专业部门进行清除,不应自行清除;
2.在8-10月减少出行于蜂群密集的地方;
3.勿在蜂群附近显露甜蜜食物,或涂擦甜蜜性质的护肤品等;
4.勿自行捣除蜂巢、或在蜂巢附近做出亲近或攻击性举动;
5.野外工作者或出行者最好穿长裤长衣减少暴露面积,同时可携带防蜂帽;
6.发现蜂巢最好绕行,若见蜂袭来,立即趴下或蹲下,并保护头颈部,不要做出反击行为;
7.若某地区蜂群量大,可于规划后,在气温较低的时节对蜂巢及蜂进行清除;
8.加强对安全宣传教育;
9.免疫预防,目前国外已经开始推行免疫预防,我国尚未实行。
参考文献
1、陈亦,刘琼,重度蜂蛰伤的综合治疗及预防,年硕士论文,重庆医科大学。
2、陆凤勇,孙陶峰,秦新辉,等.利多卡因等局部封闭治疗马蜂蛮伤56例[J].人民军医.,46(9):。
3、王春玉.季德胜蛇药片治疗蜂蛮伤31例(摘要)[J].沈阳部队医药.,22(1):72。
4、李铁生.马蜂揭秘[M].北京市:中国林业出版社,。
5、罗刚,黎清.黄蜂蛮伤49例临床分析[[J].右江医学.(5):一。
校审:王德华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天津市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