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聊疫情界的重量级人物ldquo零号

人生有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其实在疫情界,病毒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于这次爆发的疫情来说,我们已经搞清楚了它是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现在,想要彻底了解它,只剩下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了。

病毒从哪里来?

关于这个问题,钟南山院士在年2月27日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COVID-19疫情虽然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发源在中国,从科学角度看,“首先发现”并不等同于“发源”,但也不能就此判断疫情是来自国外。要讨论COVID-19究竟发源于何处,就不得不提“零号病人”这个概念了。什么是“零号病人”?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CDC)首次提出了“零号病人”的概念。“零号病人”,在流行病调查中,通常被叫做首发病例,指的是第一个患某种传染病并开始散播病原体的病人。“首发病例”只是一个通俗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定义。讨论首发病例,一定要加上地域前提限制条件,如全世界首发、中国首发、武汉首发、某街道首发、某学校首发等。对于已知的疾病还可以根据病种来分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首发病例、人禽流感首发病例等。不同的限定条件具有不尽相同的调查方向和目标。通过对首发病例的细致调查,能为疾病来源、病因分析、预测、控制措施采用、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大量宝贵信息。“零号病人”饱受误解因为是第一个开始传播病原体的人,因此“零号病人”常遭到社会的误解和歧视。从艾滋病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关于“零号病人”的误解和偏见一直存在。年美国CDC认定法裔加拿大航班乘务员盖特恩·杜加斯是艾滋病从非洲传入北美的零号感染源,即艾滋病传入北美的“零号病人”,于是在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中杜加斯成了蓄意报复社会的人,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危害性伴侣的恶人,甚至有报纸称杜加斯是把艾滋病带到我们身边的人。年认定的SARS“零号病人”黄某在治愈出院后,受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歧视,不堪其扰的他不得不频繁更换电话卡,甚至是不敢出门等,他自己形容自己活得很像一个逃犯一样。一个流行病学的概念,在人们的误传和偏见中成了受尽指责和歧视的源泉。实际上,“零号病人”本身也是受害者,也是无意间被中间宿主或原始宿主感染而携带上病原体。找到“零号病人”,遏制疫情发展对“零号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能够判断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播方式,还有助于今后临床诊断方法的优化、治疗药物的研发以及疫苗的制备。

判断潜伏期

对于未知传染病通过调查首发病例和二代病例(由首发病例传染而发病的病例)的时间分布情况,可以粗略估算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最短潜伏期和平均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可以影响传染病的流行进程,决定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间,决定疫苗免疫接种的时间,评估控制措施效果。通过潜伏期还可以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于一起疫情的结束,也是以最后一个病例之后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作为标准。

迅速确定传播方式

通过首发病例和二代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还能够了解传染病的传染力、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二代病例发病率高则传染性强。二代发病率低但隐性感染多(被感染但无临床症状,可作为传染源传播疾病)提示疾病容易迁延不断,难以消除。对于病例的关联调查可以初步判断疾病传播途径,如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等,还可以判断传播方式如直接传播、媒介间接传播等。这些都和认知传染病及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防控措施有重要关联。

时间效率优势

通过首发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确定其密切接触者。而对于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简单测算传染力(造成其他个体感染病原体的能力)和致病力(造成其他个体感染病原体并产生临床疾病症状)。这些指标对于认识疾病的传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对首发和二代病例的研究具有干扰因素少,结论相对可靠的优点。当然要得出确切的结论仍需要长期大量病例的研究。但早期的粗略统计分析能在疾病控制上取得时间效率的优势,从而减少采取防控措施的社会成本。

判定疾病来源

现代分子生物学早已应用到传染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当中。对于首发病例的检测可以对其疾病的来源国家和地区进行溯源,判定不同地区病例的关联性。同一种病原体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株常有微小差异,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技术鉴别,从而确定传播来源。

为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样本

首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例标本的采集,还会第一时间为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疫苗的制备研究提供必需的病原研究标本,解决疾病进入流行期的快速检测和群体防护问题。

病毒到哪里去?

想知道病毒到哪里去,我们需要再了解一个关键词——超级传播者。相信大家对于这个词都不太陌生,毕竟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疫情期间,有关专家屡次提出需要警惕超级传播者的出现。可是,到底什么样的传播者,才算得上是“超级”传播者呢?什么是超级传播者?超级传播者的定义是短时间内传染10人以上的传染病患者。在评价疾病的传染力时,会用到一个专业概念——基本传染数(basicreproductionnumber,R0)。R0代表传染病的传播潜力,在流行病学中指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如果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一个发生某种传染病感染者会把疾病传染给多少人的平均值。也就是说,R0越大,代表同一个患者平均能传播更多的人,疫情越难控制。通过对香港和新加坡的SARS疫情分析,研究人员认为SARS的R0为2.7~3,这个数据是研究无外力介入情况下的传播力。通过积极有效的SARS疫情防控措施,实际上每位患者的平均传染人数低于此数据。但并非每一位SARS患者会具有相同的传播力,有的患者可能并未传染他人,也有患者导致十几人甚至几十人感染,后者就是超级传播者,例如广东一位SARS患者先后传染了余人。本次疫情期间,不排除超级传播者出现1月3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冠状病毒病的基本再生数估计为2.2,疫情防控严峻。目前冠状病毒病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已出现的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屡次强调要警惕超级传播者。找到超级传播者,有助疫情防控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有一部分传染力弱,没有继续向他人传播冠状病毒病,另外一部分具有较强甚至很强的传染力,他们可以大大加快病毒传播的速度,或者扩大疾病的地理分布,导致更多地域爆发疫情。高度连通的现代社会给超级传播现象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超级传播者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一人传给多人,也在于被超级传播者传染的人,可以迅速将疾病传染给下一代。一个超级传播者很可能迅速将传播给多人,这些人在14天的潜伏期内又可以继续将疾病传播下去,出现20%的感染者创造出80%感染数量的局面,造成疫情防控难度大大增加。不管找到了零号病人还是超级传播者,都能让我们更加了解病毒,针对病毒的防护、治疗措施也会越来越完善。目前多省市都实现了“新增病例为0”的突破,相信我们战胜疫情的日子不会太远。(图文源于网络转发,若有争议,请与我们联系)

青岛健泰堂门诊部是以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德旭为首席专家,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诊治方法,以皮肤病、过敏性疾病为特色,以治疗各种疑难病为追求。

年获授《中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研究基地》,对各种皮肤病:湿疹皮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重度痤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虫媒性皮肤病(如蜱虫、恙虫、蜂、蝎、蜈蚣蛰伤)等有较好疗效。

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方便大家,特开通网络会诊,零接触、快递发药。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lmglux.com /fzsyf/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