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坚守初心使命,用韧劲和竖毅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用勤奋和汗水奋战“生态空间治理”;
她们,不负韶华奋进,用温情和柔情谱写一个个精彩的“巾帼故事”……
巾帼逢盛世,豪情著华章。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和第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向奋战在生态空间“五大阵地”“六条战线”的巾帼榜样致敬,让我们一同学习她们的先进事迹,感受她们的魅力与风采,站在新起点,奋斗新时代,奋力谱写局系统“绿”而“美”的锦绣诗篇。
1医院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陈少娟张佩佩王洒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陕西省医院支援武汉首批医疗队的3名护士于年2月2日逆行出征,医院的疫情救治中。她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职业精神,筑起了生命的城堡。
陈少娟:疫情前线,年轻的妈妈对孩子说…
陈少娟,省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年1月27日,医院组队支援武汉疫区时,毅然放下年幼女儿的牵挂,坚决请求奔赴疫区。“我是党员,请组织让我先去!”。话语虽然简短,却充满力量。2月2日出征的当天早上,她悄悄吻别睡梦中的女儿,义无反顾告别家人,踏上征程。
在武汉,她和女儿视频联系。5岁的女儿天真可爱的对着镜头说:“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呀?”“宝贝,祖国妈妈生病了,这里有好多病人,妈妈是一名护士,妈妈要救治护理病人;妈妈也是一名党员,要走在工作的前面。虽然你年龄还小,有许多事并不是用大道理就能说明白的,但妈妈希望给你做一个样子,你长大了要像妈妈一样积极勇敢。等妈妈把这里的病人治疗护理好了,就回来陪你……”
张佩佩:患者说:“等我病好了,带你去吃武汉热干面!”
25岁的张佩佩是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护士。医院首批赴鄂医疗队员之一,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队员。
初到武汉,看到医护人员匆匆的脚步,病人痛苦的表情和期盼的眼神,她迅速整理情绪,投入“战斗”。在带班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学会了有创呼吸机、密闭式吸痰等仪器的使用,熟悉了药物配置,开始了紧张的护理工作。
一天,快下班时一个病人轻声的问:“小姑娘,吃到武汉的热干面没有?”“还没有。”“等我病好了,我带你去吃,带你去吃我们武汉的美食。”“那个病人很爽快的说,“你们是顶住困难、顶住害怕,来支援我们的,虽然你年纪小,但在你身上没有看到一丝胆怯、一点退缩!为你们这种精神点赞!”听到病人这几句话,她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尽管满身疲惫,但想到病人对生命渴望的眼神,想起病人与她小小的约定,她就充满了勇气和信心。
王洒:家书纸短牵挂情长
王洒是省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护士,奔赴战疫前线时,王洒把消息告诉了父母。“家里你放心,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你只管去,我们等你回家!”父亲王铁柱嘱咐女儿。
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王洒收到了父亲的“一封家书”。一向不善言辞的老父亲字里行间都写满对女儿的思念和深深的爱,但只一句“祖国需要,义不容辞”,便是老父亲最坚定的支持和最坚强的力量!
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铭记初心,担负使命,选择“逆行”,用自己的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2五一巾帼标兵岗省医院儿科
心系患儿甘于奉献
医院儿科的44人中,女性有41人,她们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技术精、服务优的娘子军队伍。她们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更是一线医护人员,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以实际行动展现了生态绿军中白衣天使的巾帼风采。
贡献“她”力量疫线尽显芳华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全国。在医院最需要的时候,儿科主动承担起发热患儿的留置任务,保证了发热患儿的闭环管理,并组织科室人员积极投入一线工作,医院参加隔离点执勤等任务。她们以乐观的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以精湛的技术和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换来了患儿们的笑容。
医生金燕主动请缨,医院抗疫一线队伍。她放弃了休息,克服巨大的心理压力,坚守在发热门诊,医院隔离病区。无论白天黑夜,下雨飘雪,她始终兢兢业业,24小时接诊儿科发热病人,为防疫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她”责任全心为民服务
“只要病人有需要,我随叫随到”。这是科室主任刘仙莉工作几十年来的坚守。她手机昼夜开机,随时答疑,随叫随到,只为方便患者,她还经常挤出时间去有困难的患者家里就诊,说:“我辛苦一点,但孩子和家人方便了,我这么做是值得的”。年秋冬交替的季节,刘仙莉患上了虹膜睫状体炎,眼科医生说“这么严重了,必须住院治疗,否则就会有失明的危险”。但她坚决地说:“现在是病人最多的时间,我必须回到工作岗位上,开点药就行”,取上药,她立即进入工作状态中。
医生张参参,虽是一名新入院的年轻医生,但从入职起,她几乎24医院,时刻想着她所管的患儿。护士王荣莉,在儿科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一干就是25年。在疾病高发时期,长期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是这个队伍无怨无悔。这就是医院儿科一个个普通的一线医护人员,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新时代女性的光辉形象!
健康扶贫精准到人到病
年以来,儿科积极参与健康扶贫工作,承担了一对一大病帮扶2人,全科同志发挥团队精神,为其中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积极联系手术,成功治愈,成为鄠邑区大病治愈病人,得到了鄠邑区卫计局及社会各界的表扬和好评,并在西安市健康扶贫网上予以报道。科室还多次为鄠邑区各社区、幼儿园义务进行健康知识讲座,积极响应千名医师下乡健康扶贫号召,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多次去甘河乡围棋寨等地的贫困户家中进行健康扶贫政策宣讲、慢病知识讲解、健康知识宣传,帮助贫困户办理慢病补助手续,受到鄠邑区卫计局好评。
3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省宁东林业局赵凯盈
大山深处的护绿人
年出生的赵凯盈是一个标准的“林二代”。
刚参加工作时,赵凯盈在林场从事的是营林工作,也就是育苗、植树和幼林抚育工作。听起来也许没有什么难的,但真正干起来,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整地、筛土、消毒、做床、催芽、点种、浇水、拔草、间苗等等这些还只是育苗的部分工序,育苗、植树和幼林抚育大都是野外作业,整日里风吹日晒雨淋,再加上由于林区寒冷、潮湿的气候,湿疹、鼻炎、感冒等各种小灾小病接踵而来,女孩子们叫苦连天,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想法设法的调离营林岗位;有的职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出工不出力;甚至还有个别女职工直接就请假回家,不上班了。一年,两年过去了,一起来的职工们都已经离开了,整个林场的营林工区就只剩下赵凯盈一个,她还是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和许多的男职工一道风里来,雨里去,下地育苗、上山栽树、砍灌割藤,皮肤晒黑了,人也瘦了,但她却成为整个营林工区数得着的“行家里手”,为秦岭林区添上一抹浓浓的绿色。
年,分流下岗,赵凯盈的很多同事选择了一次性分流,回乡自主创业。但是她心里舍不得秦岭的这一方水土,舍不得她亲手载下的那一棵棵小树,更舍不得工区苗圃苗床上那一株株刚刚破土而出的云杉苗……。最终,赵凯盈留了下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护林员。因为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没有放弃心中的那个绿色梦。
从年开始从事护林工作,赵凯盈就在漆树沟管护站。赵凯盈和两位同事共同看护着火地塘林场亩的森林。日常巡护中,为了巡护到边到界,他们经常早出晚归,背着背包,带上砍刀,跋山涉水,走村入户,了解林情社情,宣传林业政策。在冬春季的森林防火工作中,辖区农户分散居住,点多面广,为了做到全覆盖,他们每开展一次防火宣传巡查,都需要四天以上,平均每天步行超过10公里。
这些年来,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她的辖区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盗伐林木和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事件。
也正是有许多像赵凯盈这样的护林员,在大山深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任劳任怨,不畏艰辛,不求回报,默默奉献,守护着秦岭大山中的一草一木和大自然的美丽精灵。
4首届最美生态卫士省龙草坪林业局李静
永远的秦岭情
“南登秦岭头,回望始堪愁。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自古以来,文人骚客赋予秦岭诸多溢美之词。当我们感叹秦岭的伟大神奇时,应当记住一群守护秦岭山林的巡护员。李静,就是其中一员,林校毕业走上护林之路,从此初心不改,一路走过二十多个春秋。
李静的父亲患肝癌长期住院,李静因工作无法照顾;李静的母亲生日正是森林病虫害调查的紧张时期,工作后,李静只陪母亲过过一次生日;李静的孩子从小学四年级一直自己上学,李静给的只是远方的思念。就在这一年,李静的父亲因肝癌不治去世,李静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巡护工作很苦。要攀爬陡峭崖壁,穿越山里荆棘,常常“挂彩”。一次李静手臂被树叶上虫子蛰伤三处,蛰伤的地方肿得老高。李静却说,运气好,没惹到胡蜂,不算惨。被同事戏称为“女汉子”。
防火期和旅游季节,李静的神经绷得更紧,起早摸黑巡查,一次,李静为监测两个骑行者是否有吸烟习惯,执着地跟了半个小时,把两个人都跟毛了,这件事被传成了“笑话”。
巡护过程中,李静多次拆除动物夹套、阻止非法开发林地、非法盗猎、野外吸烟用火,发现处理林业违法事件时还受到当事人的威胁。在森林公安介入和李静耐心教育下,当事人终于主动到管护站道歉并自愿接受处理。
年1月全国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李静坚持一线不离岗位,主动承担体温检测工作。过去,“舍小家为大家”只是一个概念,现在李静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母亲生病、孩子马上要高考,这些,都是李静的牵挂!
有人说“哪里有岁月静好,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森林守护者就如同苦行僧,默默前行,不问个人得失。
5五一巾帼标兵省太白林业局吕昕
绿水青山洒青春林海深处写忠诚
年,正值桃李华年的吕昕走出大学校门,告别都市喧嚣,怀揣绿色梦想,踏入茫茫林海,将青春无悔的洒在秦岭林区。二十余载的基层工作,让吕昕更加恋上这片青山绿水,在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当中,她坚守初心,不忘使命,成为林业大军队伍中一名新时期林业人。
思想决定行动,素质决定能力。作为产业发展科长,吕昕深知自己位置虽小但责任重大,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发展的林业产业项目,大胆创新发展林区产业,从高山蔬菜种植到中华蜜蜂养殖,从质量管控到产品销售,从生态旅游到科普教育,吕昕放弃多个节假日奋战在产业工作一线,她带领大家销售林区产品,组织参加各类产品展销活动,向社会展示新时代林业人从木材生产转向生态建设的林业转型奋斗成果;她为社会各界人士和旅游团队进行科普宣讲,从而让他们由内心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当中的一员。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吕昕身兼太白林业局扶贫办主任,对所帮扶村镇的情况熟稔于心。她积极与县扶贫办、镇村对接,探讨扶贫措施,确保脱贫成果,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捐赠扶贫物资、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千亩板栗林改造、发展庭院经济、消费扶贫等多项措施使贫困户们真正摆脱了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年,太白林业局定点帮扶的黄柏塬镇二郎坝村户人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并顺利通过国家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市县授予的帮扶包抓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是有限的,但她带动了更多的人。多年来,吕昕以付出赢得尊重,以任劳任怨得到肯定,以勇于创新收获赞赏,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着生态卫士的新形象,将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林业事业!
来源:省森管局工会工委省医院省太白林业局省宁东林业局省龙草坪林业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