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的说法,早在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就提到了:“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杂剧《刘行首》中有这样的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有《除夕口占》:“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表现出甘于淡泊的豁达心态。
明代中期王德章有口占诗一首:“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我也一些忧不得,且锄明月种梅花。”也是淡泊高雅之情。
清代张璨有一首《戏题》:“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书画琴棋诗酒花”代表高雅趣味,“柴米油盐酱醋茶”代表世俗生活,两相对比,表面作者当年的追求雅趣已经被现在的生活实际取代了,生活就是这样无奈,吃饭穿衣是根本。
柴
在古代,照明、取暖、做饭都靠烧柴,柴是百姓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生活资料,因此柴在生活俗语常常用到。
“若要冬天暖,需得早打柴。”比喻要想把事情办好,就得早作准备。
“火大无湿柴。”比喻比喻齐心协力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砍倒大树有柴烧。”比喻花大力气,解决大问题,收效明显。
“打了一冬柴,煮锅腊八粥。”比喻做事过于浪费,不划算。
“听三不听四,叫你砍柴你砍刺。”比喻听人说话时,不集中注意力,结果做错了事。
“临到砍柴丢了刀。”比喻关键时刻出了问题。
米
《说文》:“米,粟实也。像禾实之形。”米有时特指稻米。关于米的成语、俗语也有,“水米不沾”,表示时间很久未进饮食。“偷鸡不成蚀把米”意思是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油
中国古时食用动物油很早,烹饪史料表明中国人先用脂后用油,脂油之间有很长的过渡时期。日常生活中,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认为饭菜中所含的脂肪多,就叫油水大,反过来就叫油水少或没油水。因此,“讨油水”“沾油水”比喻从旁捞到一些好处,“捞油水”比喻用不正当手段或适逢其会,获得好处。
“油”的一个特性是滑,以此为基础,“油”就有了油滑之义。如果用“油”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办事,那就是浮滑,不诚实。“油嘴滑舌”形容一个人耍嘴皮子。
盐
生活离不开盐,以盐与生活的关系为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白癜风专家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