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蜂群回巢的季节,它们的繁殖、生长、发育速度会加快,需要大量摄取食物,性情也会变得较为暴躁,对于来自外界的惊扰异常敏感,容易进入攻击状态。所以,秋季也是蜂类伤人的高发期。自然界的蜂类,科目繁多,名称各异,比如:“蜜蜂”“黄蜂”“马蜂”等等。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尾部都有“蜇针”,出于自我防卫,会用“蜇针”对来犯之敌进行还击。
人遭遇蜜蜂蜇刺后,伤处会有疼痛、红肿、麻木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数小时后便可自愈。但也有少数人会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伤处会出现水疱,轻者数小时之后消失,重者甚至两天后才能消失。当然,被不同的蜂蜇刺,疼痛感和症状也有所不同。
被蜜蜂蜇伤后,要仔细检查伤口,若蜜蜂的尾刺(毒针)仍在皮肤内,可用镊子或针尖,轻压伤口附近的皮肤,使毒针多露出一些,再用镊子将它夹出来。注意:不可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
如果被普通蜜蜂蜇伤,其毒液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溶液”冲洗或涂擦伤口,借以中和毒液,消除肿痛。若被黄蜂蜇伤,其毒液为“碱性”,可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涂擦伤口,使其与毒液产生中和作用,可以起到止痛消痒效果。
还应注意,不能用红药水、碘酒之类药物涂擦伤处,否则只会加重被蜇部位的肿胀。如果肿胀较重,可用湿毛巾冷敷伤口,会有缓解作用。如果被蜇到10针以上,尤其是被蜇之人的尿液变成酱油色,医院就诊,不可延误!
另外,蜜蜂不喜欢黑色的东西,还有酒、葱、蒜等刺激性气味。如果穿黑色衣服,又带着上述气味接近蜜蜂,它们会被惹怒而进行攻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