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救死扶伤践行使命护佑百姓——医院急诊科主任钟运遥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通讯员魏剑)在患者的眼里,他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生;在同事眼里,他是“儒雅和善,善于钻研”的师长;在家人眼里,他是“称职父亲、合格丈夫”。他就是现年36岁的中共党员、汉中市医院急诊科主任钟运遥。他参加工作18年来,平易近人、爱岗敬业,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潜心钻研、克难攻坚、锐意创新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领导的肯定。
临危受命突破瓶颈挑战空白勇创佳绩年4月,钟运遥临危受命,担任医院急诊科主任。当时的急诊科业务发展缓慢,业务量低下,医院的“兜底保障”科室。作为科主任,他迎难而上,苦思冥想,积极探索科室发展路径。通过多次调研,每年镇巴县的肾病透析患者大约在60余人左右,透析费用高达多万元,而且透析患者只能就近赶往汉中市才能得到透析治疗。这样对患者治疗很不方便,而且给患者的家庭又多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于是,钟运遥冒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能不能让这些患者不要走出县城,就近在本县进行透析治疗呢?有了设想就要付诸行动,这是他的一贯作风。医院领导提出了“挑战空白领域,发展血液透析”的想法。他的设想立即得到了院领导的同意和大力支持。
年5月,临危受命的钟运遥只身来到西安交大一附院血液净化中心进修学习。在学习期间,他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不是在科室就是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肩负重任的他不想放过任何一次实践学习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了血液透析的基本技术。在上级部门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建立起镇巴县标准化血透室。年3月,镇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年8月,血透室又顺利通过省卫计委的验收。血透室运行4年多来,实现了“零差错事故、零院内感染、零患者投诉”的“三个零”目标。他带领科室人员先后开展了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形术、连续性血液净化术等多项血液透析新技术,引领急诊科从“兜底科室”成长为“核心科室”。而且填补了镇巴县医疗技术领域的空白,使医院的危重症患者存活率大幅提升。崇尚医德践行使命扶贫济困慷慨助人年9月,患者董某被毒蜂蛰伤,引起多个器官功能衰竭。董某入院后,一直处在昏迷状态。作为医生、科主任的钟运遥,他守在董某病床边3天3夜,为患者进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经过科室所有人的日夜守护,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年5月,贫困户患者李某因患尿毒症住院治疗,出院时,五百多元的自费费用无法结清,钟运遥知道后,自己掏钱垫付了患者费用。李某热泪盈眶,“太感谢了,中医院的医生不但技术精湛,服务也很好,让你破费了!”其实,像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他的这种言行,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认可。
透析治疗
吃透政策宣传到位镇巴模式得以推广
年4月24日,钟运遥所在的健康扶贫体检组来到兴隆镇敬老院,对五保老人进行健康体检。他和同事们按照程序,为老人们做B超、心电图。当他结束站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在他的身后站了好几个人,随同的人员向他介绍说:“这是市委书记王建军,是来镇巴调研扶贫工作的,看到你工作那么专心,就没打扰你!”王书记微笑着与他握了手,便询问起他们来敬老院的相关情况。他就一五一十的把镇巴县全面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的情况向王书记进行了汇报,让王书记产生了兴趣,对镇巴县健康扶贫工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向随行人员说:“镇巴的健康扶贫走在了全市前列,应该予以推广。”为后来汉中市健康扶贫现场在镇巴召开做了铺垫。
市委书记视察
积极探索创新思维战肾行动助力脱贫在健康扶贫工作中,钟运医院要求,制定“周透析、月检查、月教育”临床路径。针对县域内大病占比高、治疗周期长、医疗花费大的终末期肾病,最终实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目标。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政策要求,实行血液透析按次付费,即单次总费用元,其中合疗报销元,民政救助元,贫困患者仅自付60元,报销比例达93%。患者个人自付费用由原来的40%下降到6%,切实减轻了贫困患者看病经济负担,让大病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助力健康扶贫工作有序推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八年来,钟运遥总是大胆探索,挑战医学难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