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期,我没有想去看“人山人海”的念头,选择了在家打游戏。激战正酣之时,手机响了——医院。本来叫我是上急诊手术的,结果又接到通知,先在急诊医学中心处理一下病人。
原来,下午5时左右,太原市动物园树上的一个蜂巢意外掉落,其中的蜂群对路过的行人展开了攻击,伤员都移送到了山医大一院。
“谁被蜂蛰了?”我捏着护士递给我的厚厚一叠病历本有些摸不到头脑。
面前呼啦一下站起来二十来个人,“2、4、6、7、8……”仔细清点一下,14个儿童8个成人。
真正处理这些病人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在将两名有不适感的成人留观处理后,其他患者经过简单的清洗伤口后就可以离院回家。
那么,遇到蜂的攻击应该怎么办?应该如何处理蜂蛰伤呢?民间一些常用的方法管用不管用呢?
蜂是一大类飞行昆虫的统称,已知的蜂大约有十多万种。它们中大部分行社会性生活,除少数种类之外大多是对植物授粉有重要作用的昆虫。在我国北方主要是中华蜜蜂,南方还存在胡蜂(即马蜂)。蜂主要攻击人类的器官是其尾针,下图可看出,蜂刺是带有倒钩的,刺入人体后蜜蜂的力量不能拔出,会带着体内的一部分内脏脱出导致其死亡。胡蜂的刺则可以“重复使用”。
图1显微镜下的蜂刺
蜂对人类有影响的部分主要是其分泌的毒液。其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蜂毒肽、磷脂酶A、组胺、透明质酸酶、蚁酸(即甲酸)等。其中,蜂毒肽和组胺主要产生强烈的变态反应,透明质酸酶破坏周围组织、磷脂酶A可以诱发炎症反应,另外蜂毒肽还有肾毒性。所以蜂毒液具有神经毒、肾毒性并且有一定的溶血作用。
蜂蛰伤人体后,迅速在局部组织内诱发炎症反应引起剧烈的疼痛和肿胀,部分人对于其中的肽类物质可能过敏,出现变态反应,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可能引起死亡。待局部物质吸收入血后,部分毒性强烈的蜂种可能引起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蜂群呢?1如果可能,避免被发现。首先不要去招惹蜂巢,发现巨大的蜂巢请联系消防部门处理。其次在可能遇到蜂攻击的场合,避免穿白色的衣服,有蜂的场合不要盲目的跑动。因为蜂是色盲,他们的世界里面只有亮和暗之分。你穿个白色的衣服反光度那么高,蜂不攻击你攻击谁?别的地方都不动,就前面一个玩意儿来回晃荡,蜂不攻击你攻击谁?第三是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点:现代化妆品大多标榜“植物精华”,殊不知这些气味对于蜂有极强的吸引力,非常容易“招蜂引蝶”,这也是蜂蛰伤患者中女性稍多的原因之一。
2如果被发现,避免被击中。遇到蜂群攻击时,尽快用衣物包裹身体的暴露部位,重点是头颈部,切忌拍打。因为被击碎的蜂体内含有信号素,相当于在你身上打上了“打我”的纸条,后续的攻击就会接踵而至。平缓地形可以选择急转急停摆脱蜂群,复杂危险地形可以选择蜷缩起来就地卧倒,保护好重要部位即可。关于潜水是否可以规避蜂群的问题,此类情节大多出现在《猫和老鼠》里面,缺乏相关的实际经验证实,不建议盲目采用。当然如果当地有足够深的水的情况下,也可以临时规避一下,不过你毕竟不能在水里面闷太长时间。
上图节选自《猫和老鼠》
当然,Tom这一招“野路子”可能也是个办法,但是要注意不正确的使用呼吸管可能会导致危险的窒息。
3如果被击中,避免伤情扩大。这里面涉及蜂蛰伤的伤口处理。胡蜂的毒液偏碱性,故而应该用弱酸性溶液进行冲洗,如1%的食醋(山西的食醋一般是4.5%-5%)或者硼酸溶液。蜜蜂的毒液偏酸性,故而应该用弱碱性溶液进行冲洗,如碳酸氢钠溶液(可用食用碱面代替)、稀氨水等,在野外缺水等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用尿(严格说健康人的尿是无菌的)进行简单冲洗,蜂刺可以使用胶布粘出。如果出现伤员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医院急救。如蛰伤后出现瘙痒并出现丘疹性荨麻疹,则考虑是由于异种蛋白进入体内导致的超敏反应,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治疗。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绝对禁止挤压伤口,以免造成毒液扩散。
来源:儿科
编辑:张君朱虹瑾
SYDYYXCB∣一个有用的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