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引起过敏的松毛虫和普通的虫子有什么特征?”
“黄蜂与蜜蜂如何辨别,被蜇伤后伤口第一时间处理有何不同?”
“遇到意识丧失、心脏骤停的情况,该如何急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8月19日和20日,小记医院的“大课堂”上模拟“实战”,学到了很多家庭护理和急救的新技能,大家直呼“涨姿势”!
晒伤烫伤蛰伤
小技巧解决大问题
“你们知道吗?除了被火源灼伤,在盛夏其实还有许多潜在的炙热源,最常见的就是汽车的排气管,还有烈日下的滑滑梯以及各类金属扶手和栏杆,温度都很高。”19日活动一开场,医院皮肤科的李睿主任就成功吸引了小记者们的注意,有趣的《夏季晒伤烫伤的预防以及家庭护理》拉开了序幕。
“由于我们此时穿着较少,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烫伤,若不慎被这些炙热源灼伤了怎么办?”“冷水冲!”“冰水敷!”小记者们纷纷抢答。
李睿主任认可地点点头:“是的,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最好要把受伤的部位浸泡在水中,用流动的自来水冲30~50分钟左右,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皮肤的损害,阻止热量由表皮进一步传至真皮。”
接着,李睿主任一一为小记者们介绍了黄蜂和蜜蜂的区别以及被蜇伤后不同的处理方式。
“黄蜂身体细长,毒液是碱性的,应用食醋处理伤口;蜜蜂身体浑圆,毒液是酸性的,则用肥皂水处理伤口,千万不能弄反哦,否则会适得其反!”
“正值夏日,相信大家都会去海边游玩,除了做好必要的防晒,下海时候要注意不要和海胆、水母亲密接触,否则被它们蜇伤,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如何自制一瓶高效又安全的驱蚊水?”……
图文并茂的讲解很快接近尾声,小记者们边听边记,收获了满满的医学常识。
随后,小记者们在儿科黄青兰医生的指导下,两人一组,分别体验了一把海姆立克急救法“现场救人”。小记者们认真聆听着医生的指导,有板有眼地学着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时不时地请教医生自己的动作是否规范。
“原来,这看似简单的动作一点也不容易,看来医生们平时抢救病人也很辛苦,真让人钦佩。”当孩子们成为“施救者”时,很多因为身材和力量的原因难以抱住父母,费力又认真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学会要领的小记者也不忘向爸爸妈妈现场传授本领:“要记得,得像我这样手握拳,拇指朝向腹部,向上用力挤压患者腹部,这样就能让患者呕吐,吐出异物。”小记者胡勤健表示:“学习了解到基本的急救常识后,以后遇到紧急状况时就知道怎么应对,还可以帮助其他人。“
复苏”模拟“实战
学“心肺复苏”变身“急救小达人”救小20日的活动一开始,医院心内科的江朔晨医生便向小记者们提出一个问题:“遇到有人出现意识丧失或心脏骤停的情况,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吗?”如此专业的问题,可难坏了我们的小记者,大家瞪大双眼,盼望着医生老师快快传授“秘籍”。
“只有对心脏骤停的患者才能做心肺复苏,例如车祸、心脏病、触电及异物堵塞呼吸道等。”江医生告诉小记者们,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复苏,4至6分钟后便会对患者的大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且越快越好,不过前提是确保环境安全,如不能在配电房等场所进行。
该院急诊科护士长邓榕贞的实战经验十分丰富,她也来到现场,通过模拟人偶教给小记者们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
“轻拍病人双肩并大声呼叫,观察有无反应。然后清除口腔异物,开放气道。接着解开外衣,找准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双手叠扣。注意:腕肘关节要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30次一组,频率为每分钟—次……”小记者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医护人员的每一个动作,认真地学习着。
待医护人员示范完毕后,小记者们有序地分成两组,亲身体验如何“抢救病人”。“学习了这门急救技能,我感觉自己变强大了。”来自仓山小学的林星宇同学兴奋地说,他还想把这个技能传授给身边的同学。
“心肺复苏需要的体能比较大,虽然孩子们现在做起来还比较吃力,但掌握了方法,以后会做得越来越标准。”“参加这次活动,不仅孩子们很有收获,我们大人也学到了这门急救知识,非常实用!”对于此次活动,小记者家长们也纷纷“点赞”。
福州日报记者谢薇张笑雪
新媒体编辑张笑雪
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的那些事?
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