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季,蚊虫就开始肆虐。当受到蚊虫伤害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有哪些蚊虫需要重点防范?得了虫咬皮炎怎么办?这一份蚊虫急救手册,你需要了解。
常见蚊虫叮咬有哪些?
1.蚊子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唾液,留下的伤口红肿、痒、痛十分难受,甚至还会传染登革热、疟疾、脑炎等。
应对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2.隐翅虫黑色蚁状,昼伏夜出,多见于夏秋季。虫爬到人体表面并不放出毒汁,但体内毒汁呈强酸性,PH值为1-2。如果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其体内的毒素沾到皮肤上,会引起毒性皮炎。
应对方法:避免接触,如遇虫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或压死它,而应把它弹走。治疗多为对症处理,内服抗组胺药,外搽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有继发感染者用抗感染药。
3.蜱虫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虫的活跃期,在树林中晨练、户外游玩时都要加以注意。蜱虫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应对方法:一但发现身上有蜱虫,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如发生高烧等症状,应该尽快就医。蜱虫咬伤后,可能会有一到两周的潜伏期,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仍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4.蠓虫俗称“小咬”,跟蚊子很相似,但比蚊子更凶,只有芝麻大小,外表为黑褐色。被叮咬处常出现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
应对方法:被蠓咬后,应以消炎、止痒、防治激发感染为原则。可外擦各种止痒剂,也可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有水疱者可用2%甲紫液涂搽,以防止激发感染。产生过敏反应可服用抗过敏药物。激发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
5.蜜蜂夏季适合户外活动,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蜜蜂的侵扰,被它蛰伤。
应对方法:一旦被蜜蜂蛰伤,应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注意必须无菌操作。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使伤口暴露,然后挤出或用嘴吸出蜂毒。因蜂毒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
虫咬后引发的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螨、蚊。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风团或淤点,表面可出现小水疱,严重可见大疱,皮损中心可见叮咬痕迹,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自觉刺痛,灼疼,奇痒。伤口肿胀时可冷敷,如果引发局部或全身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医院·专家推荐
皮肤科任尔平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从事皮肤科专业临床工作37年,对于皮肤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擅长:过敏性皮肤病、斑秃、性病等。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