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提醒
10月2日,我们曾在万事通分享《痛心梁平近期山上捡板栗屡有人出事:或刺球砸眼,或魂归山野,或毒蜂袭击…》近几年,梁平摘板栗出的事不少!今年9月下旬,金带一名老伯上山打板栗再也没有回来;9月底,梁山大道一名大妈捡板栗时被马蜂蛰后不幸罹难……
图/摄图网
近日,垫江一名经验丰富的养蜂大爷也被马蜂蛰了险丧命经过48小时血液净化治疗才脱险↓↓↓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垫江县的唐大爷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养蜂人,他没想到的是,自己长期和蜜蜂相处,却被群蜂蜇了下,不过,蜇他的并非蜜蜂,而是马蜂。
因为错过黄金救治期,他全身多脏器出现坏死,险些要了命,经过48小时血液净化治疗才脱险。
15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获悉,唐大爷已于14日顺利出院。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肾内科提醒广大市民,秋天是马蜂繁殖期,不要靠近蜂巢,遇上马蜂不要扑打,被蜂蜇后,可“拔、冲、敷”,重医院。
▲经过治疗,唐大爷逐渐恢复。
//养蜂人被马蜂蜇伤、错过黄金治疗时间//72岁的唐大爷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养蜂人,因为养蜜蜂,时常需要去到山上。近日,他在山中活动时,遇到了马蜂,身体多处被群蜂蜇伤,之后,他自行用肥皂水冲洗全身,同时,还口服了一些抗过敏药物。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病情非但不减反而加重,不仅全身红肿、疼痛明显,而且开始出现酱油色血尿,伴有少尿、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医院后,医院试试,于是,家人又火医院肾内科进行救治。“家属把他送过来时,距被蜂蜇伤已5天,早过了救治的黄金时间。”肾内科主任何娅妮说,当时,老人的皮肤已发黑肿胀,意识模糊,呈休克状态,查体发现全身居然有多达处蜂蜇伤。抽血化验发现,老人各项指标也严重异常,甚至多项指标高到连检验科的仪器都无法测出。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心肌损害、重度横纹肌溶解、重度凝血功能异常、重度贫血......唐大爷多个脏器都已坏死了,随时可能死亡。//连续48小时治疗、老人脱离生命危险//生死关头,肾内科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联合持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技术,迅速清除唐大爷血液中的生物毒素及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代谢产物,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通过连续48小时的血液净化治疗后,老人终于脱离生命危险。14日,唐大爷终于出院,他感激地说:“这次我以为自己死定了,没想到却活了过来!医院!”//雌马蜂三种毒素、救治不及可致命//肾内科专家提醒大家,马蜂学名胡蜂,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螯针,主要分泌三种毒素。第一种是:以组胺毒素、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等为主,会导致患者过敏,满身呈现皮疹、红斑、痒痛,全身症状有胸闷、气急、恶心、吐逆、头晕、头痛、血压急剧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有的人还会出现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症状,甚至窒息死亡。第二种是:溶血毒素,导致横纹肌溶解,患者尿液呈酱油色,导致严重的肾衰竭、肝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第三种是:神经毒素,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神志不清甚至昏迷。若不积极救治可致命。每年9-11月,是马蜂的繁殖期,蜂巢甚至可达到直径50厘米,里面居住约-只马蜂,而一旦靠近蜂巢,马蜂就会认为敌人入侵并奋起反击。因此,秋季出游时,千万不可小觑蜂蜇伤,因为“夺命一蜇”的威力着实强大。新闻多一点遇马蜂不要扑打、被蜂蜇伤医院肾内科的专家提醒市民,到野外活动,应注意远离草丛和灌木丛,发现蜂巢应绕行,不要惊动蜂群。马蜂比较敏感,最好避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如遇到马蜂在身边飞舞,不要奔跑,也不要扑打反击,以免招致蜂群群体攻击。可就地蹲下不动,用衣物或随身携带的包、方便袋等物品保护好头颈。被蜂蜇了怎么办?1、“拔”:仔细查看皮肤,如见皮肤上有一黑色小点,即是蜂尾刺,可用针尖挑出,为防止毒液的扩散,不能用力挤压伤口,碘酒消毒也不可取,会加重受伤部位的肿胀。2、“冲”:蜜蜂毒性呈酸性且毒性弱,用碱性的肥皂水冲洗伤口可以中和毒性,但马蜂的毒液呈碱性且毒性强,若市民盲目使用肥皂水,可能会加重病情,可用食醋等弱酸性液清洗患处。如果不能分辨是何种蜂,可用清水或硼酸水冲洗伤口。3、“敷”:用干毛巾包冰袋冷敷,以减少肿胀和疼痛,注意不要在伤口上直接用冰块敷,家中有抗过敏药的,可以口服1片抗过敏药。4、“送”:医院急诊处理,进一步治疗。对于重症蜂蜇伤,尽早行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关链接
《痛心!金带镇上山打板栗的老人再没回来…》
《痛心
梁平近期山上捡板栗屡有人出事:或刺球砸眼,或魂归山野,或毒蜂袭击…》
特别提醒
梁平万事通或本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