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常识中暑和蜂蜇伤的防治

年7月26日下午三点,我院副主任医师卢家财受院领导的委托,在县电信局五楼,参加了全省关于“热射病和蜂蜇伤的防治”电视电话培训会。为了做好防范,现将两种疾病的防治整理如下,供大家了解。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

轻症中暑主要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表现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

防治: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

蜂蜇伤

单个蜜蜂蜇伤很少引起全身症状,仅有轻微局部症状,无需特殊处理,若为蜂群或黄蜂蜇伤,则可能引起全身中毒反应。

蜂毒内含有蚁酸、神经毒素、磷脂酶A、透明质酸等过敏源,蜂尾部末端有一对毒囊和一根毒刺、毒刺刺入皮肤时即将蜂毒注入伤者体内。若为密蜂蜇伤,其毒刺留于刺伤处,黄蜂蜇伤人后其毒刺可收回,继续蜇人。蜂毒进入人体后,可与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结合,产生一系列反应,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压下降。

临床表现

1、轻度:蜇伤面部红肿、疼痛、瘙痒,少数有水疱或皮肤坏死,一般来说,数小时后症状即可消失、自愈。

2、重度:可迅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以至肌肉痉挛、昏迷,甚至休克、肺水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后可因心脏、呼吸麻痹而死亡。

3、蜂毒过敏:部分对蜂毒过敏的患者,在蜇伤后可立即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甚至支气管痉挛,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窒息而死。

急救处理

伤口残留毒刺的立即拔出或用针挑出,但勿挤压蜇伤处,以免增加毒液的吸收,如为蜜蜂蜇伤,因其毒液为酸性,可用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涂敷蜇伤局部;黄蜂蜂毒与蜜蜂蜂毒不一样,为弱碱性,所以局部可用食醋或1%醋酸擦洗伤处,伤口处理后,医院就诊,做进一步治疗。

汉阴县妇幼保健院

急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治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lmglux.com /fzszd/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