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病,俗称蜜果病、糖蜜病、玻璃果,是苹果、梨、李子等果实生长及贮藏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我国大部分苹果、梨、李子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水心病在发病初期病症多集中在果实果心及附近部位,外观几乎没有变化,很难通过肉眼识别出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上防治的难度,在加上果农防治措施不到位,该病害的危害不断加重,所以如何进行病症识别和做好防治措施成为当前“蜂糖李”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蜂糖李”水心病的症状识别
发生该病害的果实其外表大小与正常果实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并且在危害初期,该病害的外观也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在果肉细胞间隙中形成一种半透明的水渍状甜味物质,果肉组织坚硬,并且这种症状多集中在果实心室及维管束附近;但是在发病较为严重的时候,果实的外表皮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病斑,病果皮呈水渍状,透明状,同时果实风味变甜,只是病部组织坏死褐变,味道变苦,丧失商品价值。
除此之外,感染水心病的果实在后期贮藏过程中,病果内部水心部位会产生空腔、褐变以及腐变症状,但该病还是由非病菌侵染所致,不会发生传染现象,所以在防治的时候还需要抓住检疫检测阶段。
“蜂糖李”褐腐病的症状识别
李子褐腐病多发在李子果实上,发病时间多在果实近成熟期。该病严重影响了李子果实的品质,降低了李子树的产量,影响了果农们的种植效益。被害果实表面初现浅褐色小斑,软腐状。病斑迅速向外扩展,在10℃时约经10天即可使整个果实腐烂。病果的果肉松软成海绵状,略有韧性。后期在病斑中形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的灰白色绒球状霉团,这是褐腐病的典型症状。病果多早落,也有少量失水干缩成僵果残留于树上。在贮藏期,病果上呈现蓝黑色斑块。花和果枝受害发生萎蔫或褐色溃疡。
“蜂糖李”炭疽病的症状识别
李子果实近成熟期很容易出现李子炭疽病病害,果面呈现褐色近圆形病斑,稍下陷,扩大后易造成果腐。目前李子正处在果实膨大期,对于果实的呵护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也要对李子树加强防治,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为害新梢和叶片。幼果受害时,先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逐步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病斑,病斑处明显凹陷。气候潮湿时长出粉红色的小点,果实成熟期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斑呈同心环状皱缩。病果绝大多数腐烂脱落,少数呈僵果挂在枝上。枝条受害后,产生褐色凹陷的长椭圆形病斑,表面也长出粉红色小点,枝条一边弯曲,叶片下垂纵卷成筒状。
“蜂糖李”水心病的诊断方法
因为“蜂糖李”水心病是一种内部致病病害,因而从外观上很难判断一个果实是否有水心病,所以生产上为了更好的诊断此种病害发生与否,也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其中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法就是切果观察法,但是此种方法精确度有待商榷,也比较浪费人力,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存在,现在最为可行的就是质量密度检测法。基于不同程度水心病的水果,其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实验研究发现:无水心病、轻微水心病、中等水心病、严重和极严重水心病果实的平均质量分别为kg/m3、kg/m3、kg/m3、kg/m3和kg/m3。此种方法检测率大约在90%-%之间,并且成本相对比较低,是最早用于贮藏线的一种检测方法。对于“蜂糖李”果农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刀切果实,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初步检测,以此降低水心病果实的出现概率。
“蜂糖李”水心病的发病原因
①品种因素不同品种对此种病害的抗性存在细微差别,所以,果农在栽培的时候应该结合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以及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②气候环境因素果实采收前的高温和高温环境都会增大该病害的发生概率。研究指出,当苹果、梨、李子果实在采收前长时间处于高温以及高光强的条件下,表层细胞渗透性会增加,细胞液积聚在细胞间,进而导致水心病的发生。此外,长时间的高温干旱环境,还会影响根系的生长状态,进而影响植株对钙离子的吸收以及山梨糖醇的代谢过程,导致水心病的发生。③栽培管理因素园区内树势衰弱、负载量大、通风透光差、钙营养匮乏、施肥不当、修剪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导致水心病的发生。比如在肥料管理中,过于重视氮肥的使用,忽略有机肥以及果树专用肥料的使用,造成土壤中的氮元素过量,严重影响植株对钙离子的吸收与代谢,增大发病机率;环剥过重,阻碍养分自下而上的运输通道,影响钙元素的吸收,有学者对重环剥果园进行调查,其水心病的发病率在95%以上,病情指数在70以上;树体修剪不到位,造成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性差,光照不良。④钙营养缺乏水心病的发生是由于山梨糖醇、钙及氮素代谢转化失调所形成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而钙元素作为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在促进山梨糖醇代谢、提高同化力以及通过草酸钙晶体沉淀阻碍山梨糖醇运输通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于此,生产上凡是能够诱发果实钙元素缺乏的因素都极有可能是水心病发生的原因,像土壤中有效钙不足、根系病害抑制吸收能力、环剥过重、果实套袋、涝害等均能够引起果实中钙元素减少。
“蜂糖李”褐腐病的发病原因
主要以菌丝和孢子在病果(僵果)上越冬,翌年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通过伤口或皮孔侵入果实,潜育期5~10天。在贮运中,病害主要通过病健果接触传病。褐腐菌最适发育温度25℃,但在较高或较低温度下病菌仍可活动扩展。湿度是该病流行的重要因素。高湿度不仅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孢子的产生、萌发,还可使果实组织充水,增加感病性。果园管理差、病虫害严重、裂果或伤口多等均可导致褐腐病发生,特别是果树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褐腐病会大流行。
“蜂糖李”炭疽病的发病原因
李子炭疽病是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在李子病残体上安全越冬,在第二年春天,当日平均气温超过十摄氏度后,病原菌产生分生孢子。在李子花期进入幼果期间,因出现低温多雨,利于李子病原菌潜伏侵染和再次侵染。果实成熟期遇到闷热潮湿的天气,易发病,管理粗放、树势较弱的果园发病较严重。与气候条件有关:高温高湿是主要的因素。一般在降水量比较集中的四月至六月份,随着降雨量的增多,湿度加大,气候升高,李子炭疽病开始在树体上显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栽种过密的果园发病较重。
“蜂糖李”水心病褐腐病炭疽病防治措施
①采取有效的补钙措施果实补钙主要通过叶面补钙、土壤补钙以及采后浸钙等几个途径,而掌握合适的补钙时间以及有效促钙吸收途径则十分重要。其中叶面补钙主要在“蜂糖李”落花后30天内以及采收前30-40天时间内这两个时间段进行。
②合理负载适时采收避免过熟采摘,需加强疏花疏果,其枝果比大约在3-4:1,叶果比30-40:1。
③加强肥水培壮树势果农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体根系发育,增强根系吸收水分以及养分的能力,进而培育良好树势。具体可通过加强秋季基肥施用,尤其是有机肥的施用;根据果树生长规律,及时追肥;根据土壤墒情,及时、适量供水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果园生草,通过调节果园小气候环境,增强土壤缓冲能力,减少水分以及钙素营养的不必要流失。
④搞好冬季清园
⑤科学修剪疏花、疏叶,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雨季注意果园排水,保持适度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将病残物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