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蜇伤防治锦囊
近日,61岁的张大叔在爬山时面颊不慎被蜂蜇伤,短短几分钟面部迅速出现肿胀,眼睛无法睁开,伴有头晕、胸闷不适,躯干和四肢出现大片的红斑、风团,瘙痒难忍。其家人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门诊医生立即给予抢救处理后张大爷转危为安。
“夏秋季蜂蜇伤高发,每年皮肤科门诊都会遇到不少的蜂蜇伤患者,近两日就有5例之多,蜂蜇伤病情难以预料,严重可危及生命,咱们老百姓一定要警惕,切莫大意。”皮肤科杨康主任介绍。
蜂蜇伤如此高发
大家如何预防
来看看皮肤科为您准备的
蜂蜇伤防治锦囊
#1何谓蜂蜇伤?
毒蜂蛰伤是指被蜂蜇伤后出现局部和系统中毒症状。常见的蜂类蜇伤主要有蜜蜂、黄蜂(又称马蜂、胡蜂)蜇伤。蜂的尾部有尾刺并与毒腺相连。蜜蜂蜇人后毒刺可残留至伤处,黄蜂毒刺多不残留。
蜜蜂
马蜂
#2临床表现
毒蜂蜇伤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面、颈、手背和小腿,蜇伤部位在头、颈、胸部及上肢的患者,病情较重。
蜂蛰伤诱发的荨麻疹样皮损
不同蜂种蜂毒成分有所不同。蜜蜂的蜂毒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呈酸性,黄蜂蜂毒呈碱性。蜂毒引发局部皮肤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轻者出现局部疼痛、灼热、红肿、瘙痒。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急性肺水肿、过敏性休克、肾衰竭或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需积极抢救。
#3局部处理
在被蜂蜇伤后可以用消毒过的注射器针头挑出毒刺,避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不可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拔出毒刺后可用冷毛巾湿敷。
要尽可能确定被何种蜂类蜇伤,如果是黄蜂蜇伤,其毒液为碱性,可以用硼酸溶液湿敷或1%醋酸溶液涂抹伤口;若是蜜蜂蜇伤,其毒液为酸性,可外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局部红肿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蜂蛰伤后自用药物引发接触性皮炎
有的患者蛰伤后自己使用“酒精”“碘酒”外擦,或者盐水反复清洗,这都可能对蛰伤部位形成二次损伤,引发接触性皮炎或刺激性皮炎改变,变相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治疗困难。
#4全身治疗
蜂蜇伤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必要时给予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补液支持对症治疗。如果被蜂蜇伤后出现休克表现,周围人应立即予以心肺复苏并拨打电话,医院救治。
#5预防
夏秋季胡蜂活动较多。要避免踏入人少的草丛或者灌木丛,出门穿浅色的长袖衣裤。如果发现蜂巢应立即绕行,不要主动拍打和驱赶。
如果误惹了蜂群,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如就地下蹲,用衣物等保护好头面部、颈部和手部等暴露易被蛰伤的部位,就近躲入楼房等建筑物内,尽量减少损伤。
野外郊游时带的食物尤其是甜食要密封好,身体暴露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防止蚊虫叮咬的药物。
医院皮肤科温馨提示:蜂蜇伤后自行乱用药物易导致反作用,蛰伤严重过敏反应可能会危及生命。出现蜂蛰伤后一定及时就诊,正确用药,切莫大意延误病情。
皮肤科简介
医院皮肤科成立于年,是医院重点科室,距今已积累了近40年的皮肤诊疗经验。我院皮肤科总面积余平米,是芝罘区规模最大、学术最权威、诊疗与技术最规范的皮肤科室,具备医疗美容主诊资质。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者6人。科室设有皮肤科门诊、皮肤科病房及医学美容中心。治疗特色:皮肤外科、医学美容、皮肤病的系统诊疗。皮肤外科针对面部、躯干及四肢的皮肤早期肿瘤、色素痣、皮肤肿物等进行美容切除,满足患者的健康及美容需求。医学美容中心引进科医人M22王者之心第五代光子多功能智能平台及科医人AcuPulse微雕点阵王等光电设备。中心已开展光子嫩肤、微雕点阵、果酸焕肤、肉毒素注射、光动力等技术,可针对面部长期抗衰、除皱、美白、雀斑、毛孔粗大、痘印、痘坑、瘢痕等进行专业正规化诊疗。皮肤科门诊、病房为广大皮肤病患者提供:皮肤病(银屑病、白癜风、荨麻疹、脱发、湿疹、痤疮、老年斑、甲癣、扁平疣、带状疱疹等)及性病等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科室检查及治疗设备完善,可进行真菌免疫荧光染色诊断、皮肤镜、过敏原筛查、斑贴实验、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窄谱紫外线照射、准分子激光、红蓝光、紫外线负离子喷雾、药浴、火针等。科室对银屑病、湿疹、痤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为广大皮肤病患者解除病痛,疗效显著。
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皮肤科)。医院皮肤科专家来我院定期门诊坐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并进行教学指导。我科定期派选科室优秀业务骨干前往医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医院)等国内一流皮肤学科基地培训学习,持续带给科室新鲜血液。
皮肤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已形成一支业务精湛、服务热情的医疗护理团队,愿以真诚、细致专业的态度为您的皮肤健康保驾护航。
-
-
来源
医院
供稿
皮肤科尹利莎
审核
皮肤科杨康
编辑
对外联络宣传办公室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