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郑大一附院EICU谷玉雷
“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因为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劳模”。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不吝惜对蜂的赞誉,唐朝诗人罗隐的《蜂》就广为流传:
《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但是蜂类还有它们经常被人们忽略的另一面,蜂类还有个称号“杀人蜂”,首先让我们看一个报道:
视频中的患者王某某,男,郑州市新郑龙湖镇果农,年4月13日中午在去果园的路上有两只小蜜蜂在他头上嗡嗡嗡,他下意识的随手一挥,这一挥没想到差点让他丢了性命,蜜蜂越赶越多,最后竟然遭遇了上百只蜜蜂围攻。
王某全身都是密密麻麻,蜜蜂留下的毒针,同时出现全身麻木、肿胀,并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被医院后,医院考虑王某群蜂蜇伤,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建议转诊至医院。
王某转诊至医院时血压低,休克状态,生命垂危。患者被收住在EICU,患者身上残留了很多蜜蜂留下的毒针,EICU6名大夫组成的“挑刺小分队”拿着手电筒在患者头上、身上等隐蔽的地方挑出40余个刺。
10只以上蜂蛰伤有生命危险,患者遭遇上百只蜜蜂蜇伤,化验结果提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及其危重,告知家属病情后,医院EICU兰超主任、主治医师谷玉雷制定诊治方案,立即启动抢救程序,抗休克、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大量补液、激素应用等措施在第一时间开始。
患者经过72小时不间断的血液净化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肝肾功能、心肌酶等化验指标逐渐好转,休克纠正,胸闷、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好转。
患者逐渐从死神手中解救了出来,患者病情持续稳定之后转入我院急诊内科继续治疗,在李莉主任、高艳霞副主任医师精心治疗下,患者终于痊愈出院。
但是,接下来的这位患者被下图中的蜂蛰伤后,结局却是十分悲惨。
▲蜂蛰伤后6小时余,患者局部皮肤已经出现坏死。
▲蜂蛰伤后患者出现溶血,尿液呈黑褐色。
▲蜂蛰伤后16小时余,患者局部皮肤坏死进一步加重。
患者化验结果回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立即给予水化、碱化尿液,保肝,输注血浆、冷沉淀等血液制品,破伤风肌注,预防感染及血液净化治疗等,患者最终也难逃一劫,经过积极抢救12小时余后,因病情持续加重,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小贴士秋高气爽,外出游玩时节是蜂蛰伤的高发季节。到野外游玩要学会避免蜂蛰伤:
第一,外出时最好不要使用香味浓郁的化妆品;
第二,外出最好穿灰色、棕色或白色衣服,因为鲜艳的服装和艳丽的饰物容易吸引毒蜂;
第三,携带的甜食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类似于花香的气味特别招蜂类喜欢;
第四,不招惹、捕捉蜂类,远离蜂巢蜂群。
被小于10只蜂蜇,一般无全身症状。若被10只以上蜂蜇,可产生大面积肿胀,偶可引起组织坏死,重者出现恶心、无力、发热等全身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障碍。
大黄蜂蜇伤,可导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脏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
蜜蜂、黄蜂等是常见的伤害人的蜂类,蜜蜂的毒液呈酸性,被蜜蜂蜇后,可迅速在伤处外敷弱碱液中和毒素。而黄蜂其蜂毒为碱性,因此可在蜇伤部位用醋酸水或食醋等酸性液体涂抹,以中和毒液。
医院急诊医学部作为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单位、中国心肺复苏联盟单位、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中国急性中毒联盟诊治基地、中国初级创伤救治项目--河南培训中心、河南省创伤急救中心、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培训基地、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河南省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河南省首批急诊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内一流的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诊手术、危重病监护、急诊病房为一体的自主型模式急救中心。
急诊医学部年急诊量近33万人次,居全省第一,抢救危重患者3万5千人,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8%以上,每年诊治急性中毒病人多例。
中毒患者(尤其是百草枯中毒)的诊断、治疗水平全省领先,对各种内科急诊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全省领先,对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在全省位于领先水平。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