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蜂蛰伤也会死人这不是开玩笑ldqu

“户外急救方法”系列专栏第2篇文章

每年8~11月都是蜂蜇伤的高发期,蜇人的主要是马蜂(也叫胡蜂、黄蜂)和蜜蜂。但两者毒性完全不同:蜜蜂的毒性较弱,被蜇后只要用弱碱性溶液清洗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马蜂的毒性较强,尤其是被大型马蜂蜇后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古谚语“10只马蜂蜇死一头牛”,可见其危险性之大。区分马蜂和蜜蜂1.从物种起源的说起,马蜂是胡蜂总科的统称,蜜蜂是蜜蜂总科的统称,是两个独立物种,所以毒素、习性等有很大区别。而蚂蚁也是胡蜂总科的,才是马蜂的近亲(难怪都姓“马”)。2.外观区别明显,详情看图。3.毒刺也不同,马蜂蜇人后毒刺还可以缩回,反复攻击。蜜蜂蜇人后毒刺连着部分内脏器官会留在人的皮肤上,蜜蜂也就死了,所以一般不会轻易攻击人。4.性情也有明显区别,蜜蜂比较温驯,一般不轻易发起攻击,而马蜂敏感、暴躁,攻击性强,有强烈的护巢本能,如果过于靠近蜂巢可能就被会攻击。蜇伤后的症状1.蜜蜂蜇伤,一般除了伤口附近红肿疼痛,无其他症状,且数小时后会消退。2.马蜂蜇伤有以下症状:(1)被蜇伤的局部:剧烈疼痛、红肿,严重的会出现水泡或瘀血。严重的会出现伤口水肿或化脓。(2)过敏反应:无论马蜂还是蜜蜂蜇伤,都有可能引起过敏,但马蜂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蜜蜂。一般在被蜇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出医院就诊。过敏者会出现荨麻疹(因图片可能引起不适,就不放上来了,感兴趣的自行度娘~)。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的可出现咽喉部水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甚至因颈部水肿压迫气管,导致窒息死亡。(3)脏器损害:①破坏肌肉、红细胞,造成贫血;②急性肾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出现腰痛、尿液酱油色、尿量减少;③肝脏受损出现皮肤变黄、肝区疼痛;③心脏受损出现心慌、胸闷、胸痛;④肺部水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

⑤头晕、头痛、意识模糊。

医院就诊。

蜇伤后处理就医前,采取积极正确的急救处理,缩短无治疗期,是减少蜂蛰伤后肾衰竭、休克和死亡的关键。民间的偏方如用生茄子、甚至童子尿,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正确做法:1.尽快去除肉眼可见的毒刺。不能用手直接拔,也不要用挤的,因可能会压迫、挤破毒囊,释放毒液。应该用一个边缘较钝的东西,比如信用卡、公交卡,刮掉,或者用胶布粘贴拔除。2.迅速摘除被蜇伤肢体上的首饰或紧身衣物,避免肢体因肿胀而坏死。3.用大量自来水冲洗伤口部位,蜜蜂毒液呈酸性,蜇伤可选择弱碱性液体,如小苏打水、肥皂水、淡石灰水冲洗;马蜂毒液呈碱性,可选择弱酸性液体,如食醋等冲洗。切记不要因痛痒而去抓伤口,因为手指的细菌会感染伤口,引发炎症。4.肿胀明显时,可抬高被蜇伤的肢体,用毛巾或布包住冰袋,敷在被蜇伤部位持续10-15分钟。为避免冻伤,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持续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观察是否发生过敏反应,至少30分钟。若出现以下情况一定及时拨打就医!

①出现上述过敏反应,包括但不限于严重皮肤红肿瘙痒、剧痛、咽喉部水肿、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②知道自己是对昆虫叮咬严重过敏,即使还没发病也要就医。③出现医院就诊。④被群蜂攻击,身上很多处伤,不论是蜜蜂还是马蜂,即使还没有出现过敏反应,也要赶快就医!预防蜂蛰伤1.去户外玩耍时,尽量穿长袖长裤,不要穿鲜艳颜色的衣服!此外香味浓烈的香水、化妆品、发胶,以及甜食和含糖饮料等,也会吸引蜂类,应尽量避免!2.蜂类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如果你误入蜂巢领域,它们可能会比较敏感,应尽快离开,保持距离。如果家里附近发现蜂巢,千万不要主动攻击蜂巢,特别是马蜂报复心很强。可以打寻求消防官兵帮助。

图为大型马蜂

3.如果遇到马蜂追击,不要大叫乱跑!正确做法:蹲下或趴下,用衣服包住头颈部,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积,直到它们飞走。4.若偶遇蜜蜂、马蜂停留在身上,保持不要动,让它们自行离开,或者轻轻抖落。千万不能拍打!物品准备1.长裤长袖2.驱蚊棒3.季德胜蛇药片(可口服或外用于伤口处)-END-小吃郎文藏大橘喵支持我们?(^_-)转发或点击”在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lmglux.com /fzsyf/8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