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是指被蜂(蜜蜂、大黄蜂、胡蜂等)蛰伤后出现的局部和/或系统中毒症状。蜂的尾刺连有毒腺,蛰人时可将蜂毒注入人体皮内,轻者除皮肤红肿外,重者可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部浮肿、烦躁不安、危重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和休克、心肾功能衰竭/多器官衰竭。本症可严重危害社区内的青少年儿童健康,应受到社区全科医生的重视。国外有动物实验报道蜂毒单相持续性自发痛反应在注射后5min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弱,时程持续1~2h以上,而注射部位水肿可持续48h以上[1]。同时还有报道在蜂毒注入后2~4h可引起一个高峰期的长时程痛敏,包括发生在损伤部位的原发性热痛敏和机械性痛敏以及发生在远离损伤位置的继发性热痛敏,痛敏的时程长达72~96h[2]。故早期及时的社区内急诊处置显得极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来源于本人2006年5月至2015年9医院急诊接诊的40例蜜蜂蛰伤患者(少量其他蜂类蛰伤未计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18岁,中位年龄10.5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1.2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间为蜂蛰伤后1~5min,蛰伤1~2处,以暴露在衣服外面的手部、上肢、面部、颈部和腿部为主。所有急诊来诊患儿均表现局部红肿、灼痛和瘙痒;个别局部出现有小出血点甚至水泡及伴有轻度头晕、恶心、无力、全身瘙痒等症状。
1.3治疗方法:①对照组:仔细检查患者局部伤口,及时发现并立即拔除留在伤口的蜜蜂尾部毒刺及毒腺,碘伏(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消毒局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次/d。治疗组:局部用弱碱性肥皂水溶液洗敷伤口,碘伏局部消毒,口服盐酸西替利嗪(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次/d,个别疼痛严重的患儿,酌情给予口服止痛剂。2组治疗每隔4d评价1次,共计评价2次。②重视消除患儿被蛰伤后局部组织疼痛产生的焦虑、恐惧情绪。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宣教,讲解蜂蛰伤后早期治疗的意义及预后,使社区内的患儿对社区周围的活动场所有充分的了解和预防蜂蛰伤的发生及早期处置,达到减轻病情的目的。
1.4疗效判断及标准:蜂蛰伤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减轻为显效;上述各症状部分减轻为有效;上述各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病例8d总有效率100%。4d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4d后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19例(95%),治疗痊愈时间(3.0±1.7)d;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16例(80%),治疗痊愈时间(5.0±1.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我大学校园及家属为一整体社区,园内绿化好,植被花草茂盛,春夏秋三季都有鲜花盛开。社区内儿童多为教职工子弟,居住在校园家属楼,彼此熟悉,故常无家长陪护,且好动,喜在花丛中嬉戏捉虫或持小棍击打蜜蜂,故蜂蛰伤属我社区夏季常见儿童意外伤害伤害类别之一。蜂毒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生物胺、多肽、激肽和酶类。生物胺类有组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类等,肽类有神经毒素、溶血毒素、肥大细胞脱离肽等,酶类有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等。蜂毒既可直接导致人体组织及器官损害,也可通过人体产生变态反应和炎性反应加重对机体的损害[3]。另外不同种类的蜂毒差异较大,导致人体损伤的程度也不同。蜜蜂螫伤,其毒液多为酸性,可外涂10%氨水或肥皂水,内用抗组胺药;黄蜂螫伤,其毒液为碱性,可外涂5%醋酸,减轻疼痛,内用抗组胺药和镇痛药。全身症状较重者可用肾上腺素或皮质激素,出现休克时应及时抢救。重度蜂蛰伤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故早期及时拔出毒针及毒腺,及时中和毒素,减少毒素进入体内的量帮助患儿促进蜂毒的排泄,可明显改善中毒症状,为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普通人群对蜂毒液的致敏率约为0.13%~3%,而过敏反应是威胁患者生命、造成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西替利嗪是一种强效的H1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变态反应初期组胺传递,降低炎性细胞的游走活性和变态反应后期的递质释放,故对迟发期变态反应亦有效。故应及早使用第二代抗组胺抗过敏药物盐酸西替利嗪[4],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与预防过敏反应作用。社区治疗的同时,还应教育儿童在社区玩耍时,应学会避免蜂类的攻击,如穿长袖的衣裤,颜色不要过于艳丽,不招惹、捕捉蜂类。如不小心被蜂类蛰伤,应尽早救治。蜂蛰伤后临床表现多样,要认真鉴别不同蜂类的蛰伤,因其毒素不同,其处置大不相同。蜂毒素目前尚无特殊解毒药物,而积极正确的院前急救,积极抗过敏反应是关键。因此,应受到社区全科医生的重视,做到积极正确的社区早期急救处置。其中蜜蜂毒素用肥皂水,中和毒素。因碘伏液具有抗菌谱广、刺激性小的特点,故用其进行局部消毒。碘伏中的碘以络合物或复合物形式位于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胶束中心而被运载,碘伏通过释放出游离碘,直接卤化菌体蛋白质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氢体的蛋白质和酶受到破坏,微生物因代谢机能发生障碍而死亡[5]。游离碘对杀菌起主要作用[6]。本实验结果显示,盐酸西替利嗪联合肥皂水治疗蜜蜂蛰伤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简便高效、费用成本低廉,值得社区全科医生临床早期治疗儿童蜜蜂蛰伤时推广应用及宣教。
[注]更多信息和参考文献均略,需要者请与编辑联系。
作者简介:张元忠郑丹
(本论文刊载于:山西医药杂志2017年2月第46卷第3期)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