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不管你是开启宅家转地球仪“佛系度假模式”,还是游山玩水“行走江湖模式”都可能和一个熟悉而又危险的物种相遇。
它就是勤劳善良粘花惹草、擅长偷袭的刺客——蜜蜂。当你走进花丛中正在享受美景,自觉人比花娇的时候突然感觉身上一阵刺痛,忙着定睛一看,一根刺已经牢牢扎进皮肤里,而幕后黑手早已经金蝉脱壳了,更为甚者有的还在旁边嗡嗡的为你奏乐,自顾自地翩翩起舞,别怀疑,恭喜你,已经“光荣遇刺”了……
虽然有时被蛰伤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只是有短暂的疼痛和不适,不过“青蛇竹儿口,黄蜂尾后针”,有时候被蛰伤也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聊什么是蜂蛰伤?被蜂蛰伤后有什么症状?该怎么处理?如何预防?
什么是蜂蛰伤?
我国常见的蜇人蜂主要有两种:蜜蜂和黄蜂(马蜂),蜂的尾部有毒腺及与之相连的尾刺,雌蜂和工蜂蛰入时尾部刺入皮肤,并将毒液注入体内,引起局部或者全身反应。
雌蜜蜂尾部为钩状,蛰伤后断入体内,飞离后毒囊仍附着在尾刺上,继续向人体注入体内毒液。蜇人后蜜蜂将死亡,雄蜂一般不蛰人,蜂毒可以引起神经毒、溶血、出血、肝脏或者肾脏损害,也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被蜂蛰伤后症状
毒蜂蛰伤之后,轻症其实就是过敏反应,因为蜂毒中含有组胺、5—羟色胺等引起过敏反应的成分,可以按过敏反应来处理。
轻者:可出现蛰伤部位的红、肿、热、痛、瘙痒等,如蛰伤后20分钟无症状,属轻微表现。
重者:伤处可见皮肤潮红、肿胀、水泡形成,局部剧痛或瘙痒,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痉挛、昏迷等临床表现。
有特异体质者:特殊体质对蜂毒过敏,可迅速发生颜面、眼睑肿胀、荨麻疹,喉头水肿,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过敏性休克,甚至是死亡。
蜂蛰伤后的紧急处理
1.四肢严重蛰伤,应该绑扎被刺伤肢体的近心端。总时间不超过2h,每15分钟放松1分钟,也可以用冷毛巾湿敷,因为所有的毒液进入身体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2.认真检查伤口,如果尾刺在伤口内,可以用无菌的针头将毒刺挑出,如果只有一小部分露出,请把机会留给医生;在野外如果没有针头或者镊子,可以用身份证、银行卡、刀背等硬物刮掉毒刺,但注意,取的时候不要有“挤压”毒刺的动作,避免把里面残留的毒液挤进皮肤里,有专家建议不要用镊子夹,就是担心可能造成挤压。
3.不可以用汞溴红溶液、碘酒之类涂抹在伤口,会加重患部肿胀。
4.判定蜂蛰伤的种类,以便进一步治疗。
5.局部冲洗,蜜蜂等蛰伤后可用2-3%碳酸氢钠、氨水、肥皂水等(弱碱性)冲洗;胡蜂类(大黄蜂、虎头蜂等)蛰伤可用食醋等冲洗(弱酸性),区别不清时可直接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
6.局部红肿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消散炎症。也可以使用抗组胺、止痛药等外用药膏涂抹。红肿伴有严重水肿的可以使用3%硼酸溶液湿敷。
7.使用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8.肌肉痉挛者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使用。
9.蜜蜂蛰伤要注意观察,若情况严重及时就近医治,不可大意。若是被毒性强的马蜂及其他昆虫类蛰伤,不要犹豫,立即就近就医!
预防
1.野外游玩时要穿长袖衣裤,以免遭蜂蛰伤。
2.蜂在飞行时不要追捕,以防激怒而被蜂蛰。
3.非专业人士不要触动蜂巢。
4.遭受蜂群攻击时,首先要保护头部,用服装将头部遮蔽,远远逃离蜂群势力范围。
5.如果已经被蜂蛰伤了,赶紧捂住嘴和鼻子迅速离开这片地方,别以为被蜂蛰伤一次就结束了,蜜蜂蛰完人还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其他蜂过来帮助自己“打群架”,所以只能赶紧跑,别让“追兵”打过来。
注
意
事
项
蜂蛰伤严重时会有性命危险,请予以重视,及时就近就医。
春色明媚,阳光正好。
追风时要小心蜂追哦!
END
作者:原西贇医生
编辑:原西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