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夫与真实的瞎子阿炳
冬苗
名作家陆文夫还很年轻的时候,从苏高中毕业,跟随解放军渡江,到《新苏州报》社当记者。偶而听了二胡曲《二泉映月》,身心受到强烈震撼,便专程去了一趟无锡城,到崇安寺雷尊殿去访问瞎子阿炳。那时,大概是一九五〇年的冬天,无锡下了场罕见的大雪,天气极为寒冷,滴水成冰。
陆文夫来得迟了,他没有见到《二泉映月》的作曲者,只差了一步——瞎子阿炳已在半个月前过世了,正确日期应该是一九五〇年十二月四日上午九时许。
失之交臂,阴阳阻隔。瞎子阿炳的老伴董催弟(常误传为董翠娣和董彩娣),在阿炳灵前点香、烧锡箔。阿炳没有遗像,半桌上只有简陋的白木牌位,写着“华彦钧之位”几个墨笔字。
据董催弟说,阿炳是上吊自尽的。他虽给天津客人(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两位音乐家从天津来),录了《知心客》等曲子,一个铜丸(铜钱)亦没有捞到。那天起身,阿炳想弹弹家中仅有的那把破三弦,取下一看(摸),蒙上的蛇皮,被老鼠啃了一个大洞,阿要触霉头!阿炳出门行事很迷信的,此时又犯瞎心思了。他想:这样寒冬腊月,怎么还会有老鼠出现?一定老天爷跟他过不去,不准他弹曲,不让他活下去了,再加上大烟瘾发作,呵欠连连,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家中断粮已久,颗粒全无,借贷无门,饿得实在受不住。趁催弟出去讨点冷粥冷饭的当口,一个想不开,抽出道袍上的腰带,梁上一挂,去见阎罗王嘞!
所以,陆文夫说,瞎子阿炳是上吊自尽的,不是如今正史所言患病身亡。
陆文夫这次探访,记录了不少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他请董催弟到前街“王兴记”吃了碗双浇面,包了几只小笼馒头给阿炳上供。临走时,塞给催弟八万人民币。那是旧币,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八元——一九五〇年,干部实行供给制,八元,已是陆文夫半个月的津贴了。
第二年初春,陆文夫再去探望董催弟,催弟早已不在人世。这对患难夫妇先后过世,仅仅相差二十来天——可以说,对阿炳遗孀董催弟真正采访过的人,大概只有陆文夫一个。
以后,陆文夫又专程去过无锡两趟,访问了崇安寺雷尊殿的左邻右舍,以及瞎子阿炳的熟人、朋友四五人。他记录了一大本原始资料,拟了创作提纲,兴奋地要找当时江苏省文化局局长、省文联主席李进汇报。我陪同他,一起去了位于南京申家巷李进局长的家里。
陆文夫的话没讲几句,已经被打断了。李进局长厉声道:“我们有这么多革命音乐家,聂耳、冼星海,你不写,非要写那大烟鬼、社会渣滓?可见是个感情问题!立场问题!”给了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他好好学习。
后来,陆文夫参加江苏文学界“探求者”,打成了“反党份子”,更加噤若寒蝉。
打倒“四人帮”后,陆文夫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领导,春风得意。我和他一起观看无锡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二泉映月》,生编硬造,牵强附会。剧中杜撰了一名叫“琴妹”的妙龄女子,和风流倜傥的“阿炳哥”眉来眼去,卿卿我我,在花前月下载歌载舞,以二胡与月琴相互调情,完全“贵族化”了,变成了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
我问老陆,你现在是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怕什么,为何不在有生之年,把真实的瞎子阿炳写出来?
陆文夫长叹一声,苦笑说,现在大江南北一片“阿炳热”,送到我手头的本子就有十多个。无锡有,南京有,东北辽宁还有芭蕾舞,北京拍了电影,拼命把阿炳往高处拔,一招一式都要光彩夺目。中央首长也看过,一片叫好声,都评上了政府最高奖,我还能写吗?
我能说,阿炳的眼晴不是被日本宪兵用硝镪水弄瞎的,而是嫖堂子,得了花柳病?
我能说,阿炳爱赌博、抽鸦片,败光了香火旺盛的雷尊殿,才弄得“赤脚地皮光”?
我能说,阿炳好端端的当家道士不做,自甘堕落,偏要做讨饭叫化子似的流浪艺人?
我能说,阿炳拉胡琴并非勤学苦练,只靠悟性,同一首曲子,每次拉都不一样,任凭他即兴发挥?
我能说,《二泉映月》并非阿炳独立创作,而是源自风月场中婊子和嫖客调情时唱的《知心客》?
陆文夫只是想写一个真实可信的瞎子阿炳,顾虑重重,始终难以下笔。这是他的遗憾。
我想,陆文夫要是把“这一个”身处底层的瞎子阿炳写了出来,或许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或许会留下一个非常独特的,绝不脸谱化的人物形象?
陆文夫还有一句话,我也顺便记下:我们的文学与政治靠得太近了,始终纠缠不清,便出不了大作家;尤其是人物传记,千万别信,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本文原载《苏州杂志》二〇一〇年第二期
群学书院今日荐书《时代的噪音》
张铁志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这本书的文字书写从二十世纪初到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西方音乐人如何用音乐製造噪音,以反思时代、纪录歷史,或者追求改变社会。
除了深刻分析这些重要音乐人的创作理念,本书也试图刻划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反抗史: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与工运早期阶段、三四十年代的左翼运动、五零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六零年代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七八零年代的经济转型和雷根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九零年代的全球化/反全球化、战爭与和平、发展与贫穷。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不只是摇滚乐迷,而是一本反抗的文化史。
从生活抽身,来这里思想
地址
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吴江七都镇老太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