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已经过去大半,
你们都是怎么安排假期的呢?
相信肯定有不少人选择外出游玩。
但随着气温上升,
野外各类昆虫日渐活跃起来,
出去玩的小伙伴一定要当心哦!
MayDay
小保提醒
大家在外出踏青时,要小心防虫。因为稍微不注意,小小的虫子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五一劳动节
那么,
我们要提防哪些蚊虫呢?
#1
蜂类
自然界我们常见的主要是蜜蜂科与马蜂科,马蜂科别名又称黄蜂、胡蜂。马蜂科体型、毒性均远远大于蜜蜂科,易引起重度蜂蛰伤。通常情况下,“友善”的蜜蜂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蜇人的,马蜂则更危险,攻击性、护巢欲望也强于蜜蜂。
市民在假期出行进行户外活动时,最好穿长袖长裤,避免将四肢裸露在外;户外游玩,应当不抹香水、发胶和其他芳香的化妆品,携带的甜食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以免招蜂引蝶;游玩时遇到蜂窝,注意快速通过,保护头颈等关键部位,不要乱捅蜂巢,避免引发蜂群攻击。
若是不慎被蜂蜇伤后要首先检查患处有无毒刺折断留皮肤内,如果有毒刺埋在皮肤里面,立即用小针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
如果是蜜蜂蛰(毒液呈酸性)可以用皂水、碳酸氢钠等弱碱性液体反复冲洗。
如果是胡蜂蛰(毒液呈碱性)可以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冲洗;用冰块敷在蛰咬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另外,如出现皮肤瘙痒、胸闷心慌、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时,需及时就近就医,以免延误诊治。
#2
蜱虫
如果您到森林,山丘和野外等地方游玩,就不得不提蜱。蜱虫对人的直接危害是刺叮使人感到疼痛并引起过敏、皮肤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症状均较轻微。某些种类的雌蜱(如长角血蜱等)唾液腺可分泌一种神经毒素,引起急性肌萎缩性麻痹,严重的可发生窒息,称为“蜱瘫痪”。
蜱虫是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使人患病,比如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但接触含有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发病。
市民外出游玩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穿长袖衣服,不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里。着浅色、光滑衣服。户外活动前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活动结束后,仔细检查自己或相互检查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一旦发现有蜱已咬钻入皮肤,千万不要轻易拍死或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者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应尽快找专业医疗机构取出,然后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及时到相关部门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当携带宠物外出游玩时,除个人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防止这些动物由野外携带蜱进入家居环境。
#3
毛虫
疾控君小时候记得树干上、周围草丛地上有好多这样的虫子,看了让人心发麻。毛虫分布很广,各种树木上多生有这种小毛虫。
毛虫攻击人类不是靠咬的,它们身上的毛毛才是它们的武器。一旦蜇入人类的皮肤,毛虫刺中的毒液会立即流入人体的皮肤,在蜇伤的短短几分钟、十几分钟内,蜇伤的皮肤表面便会出现红斑、风团、水泡、斑块等症状,并且伴有刺痛、烧灼、瘙痒等。
如果毛虫落在身上,千万不能直接用手去捏,也不要乱拍打,以防被刺伤,应轻轻抖动掉。皮肤上若沾有毒毛,可以用胶布粘掉皮肤上的毒毛。如果被毛虫蜇伤了,不能用手去抓挠,因为抓挠会使红肿范围增大、皮肤也会疼痒难忍。同时,用肥皂水或者小苏打等弱碱性溶液进行伤口的清洗,以减轻毒素的侵袭。此外,还可以用碘伏、牙膏、清凉油等涂抹被蜇伤处,以缓解症状。
#4
恙虫
恙虫又称恙螨,是螨虫的一种,其危害是可以传播恙虫病,恙虫病是由恙螨幼虫叮咬传播。
防范恙虫,首先是别坐卧草丛,特别是雨后初晴的几天,恙虫会频繁出没。如需进入这类地区,应扎紧袖口、裤管口,上衣扎入裤腰内,避免恙螨的附着或叮咬。此外,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裤脚、领口或袖口上喷涂驱避剂。从野外回来后,要及时拍打衣物,抖落附着的恙螨,换衣洗澡,重点擦洗腋窝、腰部、会阴等恙螨经常叮咬的部位,可减少被恙虫叮咬的机会。
#5
隐翅虫
隐翅虫带来的伤害并不是叮咬本身,而是隐翅虫体内的毒素。这种毒素腐蚀性很强,沾染上皮肤就会引起隐翅虫皮炎,隐翅虫皮炎会带来瘙痒、灼痛的感觉,抓破后还会导致糜烂,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
所以我们碰到隐翅虫正确的做法就是不要拍打,要吹走或用东西赶走。如果真的不幸中招,在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对皮肤进行处理,然后用清水洗净,也可以用炉甘石洗剂。如果情况严重,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皮肤科门诊就诊。
小贴士:
小保想跟大家说的是,
疫情尚未结束,
外出踏青时,
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放松心情、欣赏美景的同时,
也要时刻不忘疫情防控,
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
尽好每个人的责任!
★声明:部分图文来自苏州疾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