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了中秋小长假,玩的还不爽
紧接着的就是国庆长假了
假期终于滑动解锁了...
路在脚下,风景在远方
一场旅行!
出门前必看旅行攻略
要正宗美食又要特色景点
但千万不要忘记伴你旅途的“小虫们”
会对旅程中的你进行骚扰
有的是“视觉”影响
有可能还带来疾病
旅行中那些令人讨厌的小虫,
你中招了几个?
旅途中碰到的“小虫”远不止这些.......野外环境认识“害虫”1“肆虐”正当时的杀手蚊子蚊子
1October
●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斯里兰卡等等——登革热
●意大利、美国——西尼罗热
●印度、非洲——疟疾
●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寨卡
●巴西、刚果—黄热病
......
这些正在当地流行的疾病都是由蚊子传播的,蚊子不仅叮咬骚扰,还可以对健康带来影响,所以在整个旅途一定要做好防蚊工作。
防蚊虫叮咬●穿长袖衣裤,衣物应尽量覆盖上下肢,不要穿暴露脚部皮肤的凉鞋、拖鞋。
●外出时,使用驱蚊产品,需使用含驱蚊酯,避蚊胺和羟哌脂成份驱蚊产品,按照标签说明使用。如果同时使用驱蚊霜和防晒油,应先用防晒油再用驱蚊霜。
●避免在公园或者景区树荫下蚊虫容易出没区域长时间逗留。远离积水、废旧轮胎及沟渠等蚊虫孳生地,减少被蚊虫叮咬几率。
●住宿选择有空调的密闭房间,可以使用电蚊香、蚊帐等防蚊。
●前往有疟疾疫情的地区可进行预防性服药,一般提前7-10天服用氯喹2片可预防7-10天,服药注意事项请咨询医生。
●旅行结束后一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如果被叮咬后,瘙痒,可以使用肥皂水,花露水涂抹,紫草膏等。
2不得不防的“病毒魔盒”蜱蜱
1October
小小的蜱如此“厉害”,是与它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被比作传播病原体的“潘多拉魔盒”有关。“生命诚可贵”,请不要忽视这小小的一只蜱。
蜱全家福
防蜱小贴士如果到森林,山丘和野外等地方游玩,做好防蜱的措施,做到不给蜱留机会,一旦有漏网之蜱,也不用怕,学会科学的办法去处理,依然可以守护自己的健康。
●个人防护
使用经过农药登记的含避蚊胺(高浓度)等有效成份的驱蚊剂产品,同时将衣袖或裤管口扎紧。从野外回来,请尽快洗澡检查。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虫叮咬。
来源自CDC
发现外环境的游离蜱,请科学处理
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
发现人被蜱虫叮咬后,请科学处理
最医院让医生处理,千万不要用手强行拔除或捏碎(还有不靠谱的方法,如用火烧,凡士林涂抹等...),因为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液,拔除不当也会让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里。
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请按以下方式自己拔除,可以用专用的拔除蜱虫工具或者尖嘴镊子来移除。
1.尖嘴镊子:镊子是大多数家庭都有的工具,也是美国CDC建议使用的工具。
在尽量贴近皮肤的地方夹住蜱虫头部
慢慢的向着跟皮肤垂直的方向往上拔除
不要用猛力、不要扭曲弯折,以免让口器残留在皮肤里,或者刺激蜱虫分泌唾液。
实际示范如下:
2、移除蜱虫后,应用消毒酒精或者肥皂水彻底清洗叮咬部位以及洗手。
3、不要用手捏压蜱虫,应将蜱虫浸泡在酒精里,或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
4、如果并叮咬后出现不适症状,如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3勤劳的“小蜜蜂”不好惹蜜蜂科
1October
自然界袭人蜂类主要是社会性极强的蜜蜂科与胡蜂科,其中胡蜂科体型、毒性均远远大于蜜蜂科,易引起重度蜂蛰伤。每年8~10月是为繁殖期,攻击性最强。在通常情况下,“友善”的蜜蜂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在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蜇人的,所以要好好“善待”蜜蜂。
一旦被蜜蜂蛰●重要的是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等挑出毒刺,不要挤破毒囊;●用碱性水,如肥皂水反复冲洗;●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切记立刻就近就医。4“杀人蜂”胡峰胡峰科
1October
被国人唤作“杀人蜂”的胡蜂则更危险,别名也有黄蜂,马蜂等,分布全世界。长约16毫米,触角、翅和跗节橘黄色;身体乌黑发亮,有黄条纹和成对的斑点。它们的毒性比蜜蜂强5~7倍,区区几下叮咬就可能让一个成年人得急性肾衰竭。性格“暴烈”的胡蜂甚至不允许其他生物进入巢穴20米范围内。
胡峰科防范小贴士胡蜂的毒液成分以蛋白质为主,呈碱性(和蜜蜂科有差异),可以注意用醋酸等酸性液体中和。以下三分钟安全视频,内容包括了关于胡蜂的活动特点,如何预防胡蜂的叮咬,以及被胡蜂叮咬后急救知识,关于胡蜂安全教育等。
5“吸血鬼”跳蚤猫栉首蚤
1October
对于血液的执着让跳蚤在这个夏季变得疯狂,振动、声音、热量、二氧化碳等等对引起吸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待宿主临近时,便迅速跳上,开始吸血之旅。由于在不同宿主之间的吸血,可造成极大的危害。
防蚤小贴士●在室外如果遇到猫狗等,尽量远离它们;
●尽量不要去草丛中玩耍
●室外活动,穿长袖衣裤,衣物应尽量覆盖上下肢,不要穿暴露脚部皮肤的凉鞋、拖鞋,使用驱蚊产品。
室内环境认识“虫害”1“视觉”杀手果蝇果蝇
1October
果蝇分布于全世界,由于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纱窗,室内环境内非常常见,果蝇幼虫首要食物来源是水果腐烂的微生物。餐饮店比较常见,主要影响就餐时心情和舒适度,也一定程度可反映您选择就餐餐饮店的卫生清洁状况。
2旅行“吸血鬼”臭虫臭虫
1October
吸血的害虫臭虫在我国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十分猖獗,但随着卫生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害虫一度绝迹。但近几年来,这种害虫已“重出江湖”呈愈演愈烈之势。
臭虫不仅对居民造成困扰,在旅游业中也是声名狼藉,经常趁著游客们在享受轻松假日时,跳到行李箱上,随着旅行者一同归家。
"臭虫极其擅长搭便车,一夜之间,它们可以在房间内移动,爬上行李箱或什么物件。"
旅行臭虫防制小贴士●出差、旅行乘坐卧铺或住宿宾馆时,注意检查床垫和床板的缝隙和角落,查看是否有臭虫孳生,防止坐、躺时被叮咬。
●如果出差、旅行时被臭虫叮咬,回家时仔细检查衣服和行李,防止将臭虫带回家中造成蔓延。
旅行毕竟是美好和快乐的事情
希望大家在旅行途中防范这些“小虫”
度过一个健康开心的
国庆长假!
一波美美的风景图请开启您的假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