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端端的在家吃饭,不料惨遭不速之客突袭!
近日,38岁的黄女士被马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医院途中失去意识,经急诊科医护人员及时抢救,最终转危为安。
小小马蜂威力竟如此之大
38岁女子被蛰过敏性休克
7月8日晚上,家住满觉陇的黄女士在家吃晚饭,突然一只大马蜂飞入室内,黄女士想赶跑它,不料惹怒了马蜂,右肩部被蜇了一口。当时家人在蜇伤处用青草膏涂抹了下,可是30分钟后,黄女士出现头晕乏力、喉头水肿、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家人见状医院。
送医途中黄女士开始神志不清,到医院时已呈昏迷状态,口唇发紫,全身皮肤出现大面积,血压降到只有60/40mmHg,接诊的急诊科张丰明医生判断为过敏性休克,“多亏送医及时,否则有生命危险。”一番抢救之后,黄女士很快恢复意识,转危为安。
此“吻”有毒
“10只马蜂蛰死一头牛”并不是危言耸听
张丰明介绍,深蜂类包括蜜蜂和马蜂(又称黄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
相对于蜜蜂,马蜂的危险性更大。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在蜇人后将毒刺脱落在皮肤上,故只能蜇一次;马蜂的毒液呈碱性,蜇人后将毒刺缩回,可反复蜇人;被蜜蜂蜇伤只是皮肤红肿热痛;而被马蜂蜇伤会伴有全身症状,轻者被蛰处皮肤红肿、疼痛难忍;重者可致全身过敏而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据数据粗略统计,全球每年有近千人不幸被蜂蛰伤致死,而民间“10只马蜂蜇死一头牛”的说法也并不为过。
切勿“招蜂引蝶”
惹不起也要躲得起
“马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类,通常是在蜂巢受到威胁或惊扰时才蜇人。”张丰明提醒,夏秋季正是马蜂活动旺盛期,大家在外出游玩时,特别是在景区,应注意躲避马蜂,当有马蜂停留在肢体上,应轻轻抖落,切勿拍打,以免惊扰而遭受攻击。更不可故意攻击马蜂或蜂巢,因为死亡马蜂可以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招引附近蜂巢的马蜂发动攻击。
如果被马蜂攻击,千万不要跑动,更不要反复扑打,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用衣物包裹头颈等暴露部位,蹲伏不动或就地卧倒。另外,蜂类怕火和烟,有香烟的可点燃吐出烟圈,阻止马蜂靠近。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夏季外出应尽量避免使用浓烈芳香气味的护肤品或香水。因为化妆品内的化学合成物质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来马蜂。平时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服,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浅色非常敏感,不敢轻易攻击。如果发现附近或自家屋檐筑有马蜂窝,应及时寻求处理。
蜇伤后需对症治疗
一旦头疼头晕应立即送医治疗
万一真的被马蜂蛰了,怎么办?医院急诊科林晨护士长说,被马蜂蜇伤后,首先要冷静,切勿抓挠伤口,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和疼痛,可采取冰块冷敷处理,但冷敷过程中应避免伤口二次污染,一般情况下,症状会在几小时后自行缓解。不同于蜜蜂蜇伤,马蜂蜇伤后不会在皮肤内残留毒刺和毒液囊,因此任何企图挤出毒液囊和拔刺的方法都是徒劳。
反应比较明显者,可考虑口服抗组胺药和非甾体类镇痛药来改善症状,必要时可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
左边为马蜂,右边为蜜蜂
林晨提醒大家,一旦伤者出现头疼、头昏、恶心等症状,医院进行紧急救治,以免发生意外。
时报记者:蒋菲
通讯员:王婷
编辑:来来
转载须申请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