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来横祸被小飞虫叮咬10分钟后上半身红肿瘙痒
“肚子以上部位又红又肿,胳膊还起皮疹,实在太恐怖了!”回忆起前几天的惊险一幕,龚女士仍心有余悸。原来,就在前两天的晚上8时多,龚女士回家途中经过凯德广场附近,当时微风拂面,闷热天气中感觉到丝丝清凉。
随后,龚女士突然感觉脖子周围有些疼痛,便下意识往后看了看,只见一小虫子从旁边飞过。“当时天色已黑,她也没认出是什么虫子,形状有指甲般大小,虫身好像呈现黑灰色。”短暂疼痛过后,龚女士并不以为意,继续赶路。但是,大约过了10分钟,她又感觉上半身有些瘙痒,随后,瘙痒感越来越剧烈,最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见症状得不到缓解,龚女士查找原因,眼前的一幕令她和家人吓了一跳:上半身全部红肿,两种胳膊还起了大范围红疹;脸部和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厉害。家人立刻将她送入院治疗。
2病情恶化昏迷休克血压极低,不停说糊话
“上半身整个一块都红肿了,听闻还是一只飞虫惹得祸,实属少见!”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朱建奎回忆,当时晚上8:40,医院是,情况很糟糕。到了急诊室后,医生立刻给她量了血压,却发现血压极低,仅达到70/40mmHg。当医生试图与龚女士讲话时,却发现她两眼微闭,起初不停说糊话,状态十分疲倦。
“之后,还没说几句话,她人就倒下了,陷入休克状态。”朱建奎听闻龚女士脖子被叮咬一下后,又检查了脖子周围情况,发现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创伤。
见龚女士昏迷不醒,朱建奎和其他医生立刻对她进行抢救。“当时她面色苍白,身体很虚弱,血压一直上不去。”据介绍,休克分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而龚女士已处于休克抑制期,出现表情淡漠、四肢冰冷的情况,情况很不稳定,稍有差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朱建奎回忆,他们不停给龚女士输液推针,注射药物,并迅速补液。“整个救治过程,输了毫升补液。”朱建奎说,经过短时间紧急抢救后,龚女士渐渐苏醒过来,需要也由70/40mmHg上升至/80mmHg。苏醒过后,朱建奎又进一步给她消肿,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经过5个多小时的救治后,龚女士一直到夜里2点多才出院回家。朱建奎说,出院时龚女士上半身渐渐消肿,瘙痒感也渐渐缓解。
专家解释患者属过敏体质叮咬后“过敏性休克”
针对龚女士情况,朱建奎说,这属于“过敏性休克”,可能与过敏性体质有关。至于是何种虫子叮咬,朱建奎根据其描述,推测可能是蜱虫或被蜂蛰伤。“一般人被叮咬后会出现红肿疼痛,但龚女士可能是因为过敏体质,症状表现更为明显。”、
近日梅雨季节,气候闷热,毒虫容易躁动叮咬人群。专家提醒市民,应尽量避免户外草丛或阴暗潮湿处作业,必须要户外作业者需穿长袖衣裤,涂抹防蚊虫的药水,加强自我保护;晚上外出散步锻炼身体市民也应避免草丛和潮湿阴暗处。
延伸阅读
夏季谨防哪些毒虫?
1蜂类蜂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蜜蜂、蚂蜂、大黄蜂、胡蜂等。蜂的腹部末端有一对毒螫或一根毒刺,刺入皮肤即将毒液注入人体,引起局部反应和全身症状。
螫伤部位的红肿、疼痛、瘙痒,有时有水疱或坏死。群蜂螫伤可迅速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痉挛甚至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死亡。
2蜈蚣蜈蚣俗称百足、天龙,其第一对足又称毒螫,能排出毒汁。蜈蚣栖于树皮、腐木、石隙或阴暗的土地上,偶尔有藏在衣、鞋内。
蜈蚣咬伤后临床的严重程度与蜈蚣的大小、咬人时注入毒液的多少有关。被咬局部红肿、灼痛、奇痒,偶致局部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全身反应一般较轻。大蜈蚣咬伤因注入毒液较多,可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谵妄、全身麻木、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儿童有时可危及生命。
3蝎子蝎子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的东方毒蝎毒性剧烈,其毒力相当于眼镜蛇,常可致命。
螫伤局部常迅速出现剧烈疼痛,持续数分钟至24小时,常无明显红肿。中毒较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可有头痛、头晕、发热、流泪、流涎、大汗、抽搐、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死亡。
4毒蜘蛛我国的毒蜘蛛主要有黑寡妇蜘蛛、狼蜘蛛、褐蜘蛛等,以黑寡妇蜘蛛毒性最强。
被螫伤部位30-60分钟可见两个红点,周围红肿、疼痛、麻木,继之红斑、水疱,3~5天后结痂,剥去痂皮后常有深的溃疡,易继发感染。全身反应一般出现在蛰后2~3小时,可有发热、头痛、头晕、流涎、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剧烈腹痛等全身中毒症状。致死性并发症多见于小孩和老年人。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