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上周,闵闵为大家介绍的闵行唯一一位赴滇志愿医疗医院杨宁医生的援滇札记吗(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今天,杨医生又从工作一线发回了他在当地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
工作初体验语言成障碍
怀揣满腔的热忱,带着来西盟的新鲜劲,医院,医院的建筑风格和当地佤风特色浑然一体,背靠青山,时有云雾笼罩,若不是“医院”几个大字,还真以为来到一处度假圣地。医院后感觉截然不同,忙碌的医护人员和各种患者随处可见,偶有使用普通话,多操着一口当地方言,甚有佤语横贯所有交流,对我来说,犹如来到了南亚诸国,语言交流成了我最大的问题。
杨宁医生(右二)和同行商量医疗方案
缺医少药,我能为当地医疗做些什么
来到外科病房,我受到大家热情的欢迎,每天参与外科的交班后,我跟着大家查房,了解外科住院患者的情况,查房后我顿时有了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这里病种之复杂、病情之严重、治疗条件之简陋,是我之前行医历程中未曾有过的。这里外科所有疾病都得接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烧伤的患者,几天之内连续接诊多位被严重烫伤的婴幼儿,仅外科清创、烫伤药膏外用,辅以静脉抗感染补液后,只能静待患者自愈了;另一位被毒蜂多处蛰伤的55岁患者也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从送入外科病房到多器官衰竭死亡不到一天,所有医护人员忙碌的抢救无法阻挡死神的脚步;还有一位从山上坠下颅内出血的34岁女患者,因当地没有手术条件而不得不采取保守治疗,期盼奇迹能够发生。
缺医少药,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严重束缚了当地的医疗的发展,使治疗效果事倍功半,但在如此医疗条件匮乏的环境下,敢于收治,并从容处理,让我对当地的医务人员敢于担当、因势施治的态度钦佩有加,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也有所怀疑,是否能适应这里的医疗条件,并且,作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我能为当地医疗做些什么。
真诚交流,渐渐有了家的感觉
面对全新的挑战,我所能做的就是放低姿态,向所有当地的医护人员及患者学习,学习本地的语言,学习各种疾病的诊疗过程,适应当地的医疗条件,同时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争取早日开展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医院承担着思茅医专和缅甸一所两年制卫生学校的实习带教任务,于是我召集所有的实习同学一起学习烧伤、颅脑外伤等相关急症的诊疗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讲解我的体会,既加深自己的记忆,也利于实习医生的理解,同时也缓解同事们的带教压力,这也算是我进入科室所能尽的第一份力吧!通过带教,我也可以逐渐熟悉当地的方言,通过真诚的交流,我也迅速获得大家的认可,在陌生的环境中,我渐渐有了家的感觉。
第一次有价值的医疗活动获得成功
医院虽小,但晚上急诊不少,一天晚上9点接到外科魏主任电话,有一位尿道损伤患者留置导尿失败,需要手术治疗,考虑我的专业特长,邀我参与手术,医院了解患者受伤情况及处理过程后,我决定用我从上海带来的特殊器械再次留置导尿,如果成功,可避免手术,对于患者可减轻疼苦及降低治疗风险,医院可节约医疗资源。多年的工作历练使我不负众望,利用器械成功将尿管置入患者膀胱内,既避免了一次急诊手术,也向同事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算是我在医院第一次有价值的医疗活动,这次小小的展示立刻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信任,相信今后开展工作会更顺畅些吧。
志愿服务工作在我面前逐渐展开,让我颇有感触,也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清晰的认识,我需要立刻转变身份,放低姿态,向身边所有同行学习,学习有利于快速融入当地医疗环境的知识,从一个专科医生转变成一个全科医生,才能尽早为当地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未完待续)
了解详情,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
白癜风症状白癜风的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