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分享
近期,医院心脏瓣膜团队,在李怡主任带领下首次应用VenusA-Plus?可回收输送系统顺利为一名高冠脉风险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患者恢复状况良好,为广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带来福音。
病史资料
男,74岁。患者10年外院体检发现心脏瓣膜病,无症状,未予以重视,4医院就诊,心脏彩超示:LVEF55%,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重度关闭不全,来我院就诊,李怡主任组织科室集体对其病变进行深入分析、反复讨论后,考虑该患者病情复杂,外科开胸风险较大,瓣膜情况复杂,病情严重。年4月14日,经TAVR团队评估分析,决定为该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既往史
无心脏疾病既往史
□诊断
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并关闭不全(重度)心功能Ⅱ级
□术前CT评估
整体情况
三叶瓣,轻度钙化,钙化集中在右冠窦和无冠窦
LM:13.5mm,RM:13.2mm。
瓣叶长度超过冠脉开口,结合钙化分布,存在高冠脉风险。
左室正常
60°横位心
valve角度:RAO:5°CAU3°
ballon角度:LAO:2°CRA10°
□入路评估
入路钙化少,通畅
病例分析及手术策略
□术前分析
患者为三叶瓣重度狭窄并重度返流,轻度钙化,主要集中在右冠窦和无冠窦,可能会把THV往左冠方向推,加之瓣叶长度超过冠脉开口,认为左冠风险大。此次手术风险大,对瓣膜释放位置要求高,两个限制条件,都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心脏瓣膜团队李怡教授、庄晓东教授等对患者病变进行深入分析、反复讨论后,结合患者病情复杂等因素,决定使用VenusA-Plus?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可回收输送系统,选用L26型号的瓣膜经由右侧股动脉入路完成此次手术。
□手术策略
选用23mm球囊进行预扩张,参考瓣环直径、左室流出道直径、钙化分布等因素,根据球扩的结果,考虑选用L26型号瓣膜。由于冠脉风险大、合并轻度钙化所以选择在可回收系统下标准位释放,同时在瓣膜释放前行冠脉保护。
□手术过程
1.初步判断释放体位是否合适
观察瓣叶活动度、是否合并返流,有利于跨瓣
?左右冠通畅,存在大量返流
?病人心室可耐受一定返流,循环崩溃风险较小
2.术中操作—球囊预扩张
23mm球囊扩张后,可见球囊外周无返流,冠脉开口处血流无显影,结合术前冠脉风险判断,须检查左冠情况。
3.术中操作—冠脉检查
对疑似bubble处行冠脉造影检查左冠,发现左冠通畅,判断瓣叶上掀导致瓣叶阻挡冠脉开口,行导丝冠脉保护
冠脉检查
冠脉保护
4.输送系统定位
5.瓣膜释放
6.术中操作—瓣膜后扩
后扩使瓣膜贴合瓣叶,减少瓣周漏
7.冠脉保护—左冠开窗
原有瓣叶阻挡左冠开口
左冠造影
8.术中操作—左冠支架保护
撤出原有保护导丝,从开窗导管送入支架,植入支架后冠脉通畅
该患者瓣膜冠脉风险极高,术者应用VenusA-Plus?可回收输送系统的可回收、可重新定位的功能对手术保驾护航,实现瓣膜精准释放,规避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取得手术成功。患者术后跨瓣压差从90mmHg降到了5mmHg,恢复良好。
□手术意义
相比较欧美患者,中国主动脉瓣膜狭窄患者的二叶瓣畸形比例很高,这类患者通常表现出钙化重、不对称、角度大且合并升主动脉疾病等特点,手术难度很大,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加快器械的更新换代。VenusA-Plus?在保留第一代VenusA-Valve?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强径向支撑力的优势基础上,增加了可回收、可重新定位的功能,能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加速TAVR手术在我国的发展普及,让更多术者掌握这一技术,从而惠及更多病患。
医院
心脏瓣膜团队介绍
医院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团队技术力量雄厚,专业设备齐全。秉着为患者考虑,把每一台手术做到最好,最细致,院内围手术期管理与院外长期随访全程管理的医疗理念。自年以来,在杜志民教授、胡承恒教授、李怡教授、庄晓东教授带领下已完成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手术近50台,手术量位列华南地区前列,医院开展该手术,手术水平精良,效果良好。此次成功在冠脉保护下使用VenusA-Plus?置换系统,彰显出医院心脏瓣膜团队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走在全国前列的医疗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