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报告胡蜂蛰伤致横纹肌溶解及多器

胡蜂蛰伤致横纹肌溶解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叶文正,方木平,吴一文,王珊珊,王兰

作者单位:孝感,武汉科技医院皮肤科

作者简介:叶文正,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四肢被胡蜂蛰伤伴疼痛9h,于年10月28日入院。入院9h前,患者捣毁胡蜂窝时不慎被蛰伤,总计蛰伤43处,自觉剧烈疼痛伴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呕吐胃内容物1次,量约40ml。当地卫生院给予外敷及口服季德胜蛇药片,静脉滴注泮托拉唑及克林霉素等药物,四肢肿胀及心慌胸闷等症状逐渐加重,尿液呈棕色,尿量持续减少,伴有乏力,四肢肌肉及腰部疼痛。

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1mmHg=0.kPa),神志淡漠,精神差,面色苍白,喉头轻度水肿,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双肾区叩击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皮肤科检查

四肢皮肤肿胀伴有压痛,可见散在数10个直径0.2~1cm瘀点、瘀斑,部分呈现环形,中心有小脓疱(图1)。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9.58×/L[正常值(4.0~10.0)×/L],中性粒细胞数18.38×

/L[(2.0~7.7)×/L],中性粒细胞比例93.80%(50%~70%),丙氨酸转氨酶U/L(9~50U/L),天冬氨酸转氨酶U/L(15~40U/L),总胆红素83.2μmol/L(1.7~21.0μmol/L),直接胆红素16.2μmol/L(0.3~6.8μmol/L),间接胆红素67.0μmol/L(1.7~17.0μmol/L),尿素12mmol/l(1.7~8.3mmol/L),肌酐mmol/l(44~mmol/L),乳酸脱氢酶21.9μmol/L(2.9~4.1μmol/L),α-羟丁酸脱氢酶U/L(72~U/L),肌酸激酶U/L(24~U/L),降钙素原0.ng/ml(<0.ng/ml),血清肌红蛋白μg/L(0~75μg/L),血凝5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92.4s(23.0~45.0s)。粪便常规潜血(3+),尿常规隐血(3+),尿蛋白(+)。

诊断及治疗

诊断:①蜂蛰伤;②横纹肌溶解;③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④皮肤感染。

治疗:入院后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g/d静脉滴注1次,在监测中心静脉压情况下大量补液,并给予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补充极化液及头孢替唑抗感染,护肝护肾等治疗。入院6h后患者尿量逐渐增加,颜色由酱油色逐渐变淡,24h内总补液量ml、总尿量ml。治疗2d后患者四肢肿胀逐渐消退,肌肉疼痛缓解,仍诉胸闷、呼吸困难,复查尿常规隐血(+),尿蛋白(+),血凝5项恢复正常,粪常规潜血阴性,丙氨酸转氨酶U/L,天冬氨酸转氨酶U/L,总胆红素57.6μmol/L,直接胆红素10.6μmol/L,间接胆红素47.0μmol/L,尿素6.8mmol/l,肌酐84mmol/l,乳酸脱氢酶22.4μmol/L,α-羟丁酸脱氢酶U/L,肌酸激酶U/L,血清肌红蛋白.2μg/L。考虑患者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仍进行性升高,加用血液净化治疗。2d后,复查各项指标呈进行性下降,患者心慌胸闷症状逐渐缓解。4d后停用头孢替唑抗感染治疗,小脓疱吸收结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持续治疗10d并逐渐减量至30mg后停用。住院治疗12d后患者皮损消退,复查异常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出院。1周后电话回访,患者痊愈未诉不适。

?

胡蜂蛰伤是一种常见有毒昆虫蛰伤,如果被群蜂蛰伤,数量较多毒针刺入皮肤导致大量毒素注入体内,患者会迅速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重症患者如延误救治,错过最佳治疗窗口可危及生命。

?

DOI:10./sypfbxzz.-.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11(1):49-50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小编羽千千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lmglux.com /fzscs/7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