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野蜂个头虽小,可杀伤力却不能小觑,被蜇上一口很可能会危及生命,怀化村民李某就不幸中了招。在一次与两名村民同行烧蜂窝时,李某不幸被野蜂蜇伤,经抢救无效身亡。作为同行者,两名村民被判每人补偿6万元。
野外烧蜂窝不幸被马蜂蛰死怀化的李某和同村村民一起去烧蜂窝,谁知才爬上树就遭到了野蜂攻击,在一番抢救后李某还是没能躲过鬼门关。虽然是野蜂蜇人致死,但和李某一起的两个村民也要赔偿。9月18日,笔者了解到,日前经会同县法院判决,同行的两位村民蒋某、杨某分别向李某家属补偿元。
年10月11日,会同县广坪镇发生了一起悲剧。当日下午4时左右,30岁的村民李某经不住同村村民蒋某和杨某多次邀约,来到了村小学附近枫树下,用事先准备好的汽油、棉布、网袋等工具准备烧蜂窝。李某刚上树不久便惊动了野蜂,野蜂向他发起了攻击。由于蜇伤程度深,无法下树,蒋某和杨某便赶紧拨打了和电话求助,会同县公安局消防大队立即派员赶到现场将李某从树上救下,医院抢救治疗。但遗憾的是,李某最终不幸身亡。医院出具的文书显示,李某因毒蜂蜇伤后致过敏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据法官介绍,到野外采摘蜂窝从中提取蜂蛹是一项高度危险的作业,作为成年人,对于类似危险系数高的行为应当理性对待,决不可贸然行动。虽然本案中两位被告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对李某的死亡存在过错,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利益或共同利益进行活动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可以责令对方或者受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在此次案件中,为获取蜂蛹,李某与两位被告一起到野外采摘蜂窝,以致李某不幸被毒蜂蜇伤死亡,两位被告作为受益人,应当依法对原告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医生支招如何处理好伤口医生说,夏秋季是野蜂活跃时期,被野蜂蛰伤的情况频发,近期,医院已收治多起野蜂蛰伤的患者。
野蜂蛰伤,主要会引起肌肉溶解和破坏红细胞,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那么,在野蜂活跃期,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处理被野蜂蛰伤呢?医生就野外出行给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不要穿鲜艳的衣服。颜色过于鲜艳,容易引起野蜂的注意。
第二、与野蜂保持距离。见到马蜂要远离,不触碰野蜂窝,惹怒野蜂。
第三、身上香味不要太浓,野蜂对香味比较敏感,酒味也有可能引来野蜂。
第四、野外工作人群穿长袖长裤,看不清楚的路先用木棍等试探一下,确认安全再通过。
第五、如野蜂追,往水塘里面跑,如果找不到水塘,则趴在地上,保护好身体重要的部位。
第六、被蜂蛰伤后,先检查有没有刺留在伤口处,有的话需立即清理掉。同时,由于我们遇到的野蜂毒液大多数是酸性的,可以用肥皂水清洗患处。
第七、被蜂蛰伤后,如小便颜色发生变化,出现皮肤发红、口干、头晕等情况,应及时送医。
第八、被群蜂蛰伤,医院处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