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科普由蜂类蛰伤病例看如何避免蜂蛰

案例分享

蜂蛰伤比较多见,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的疼痛、红肿及烧灼感,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横纹肌溶解、脊髓炎等

病史

患者,男性,47岁,因“不能言语、右侧肢体乏力2h”入院。8h前,患者在农地里干活,不慎被大群黄蜂蛰伤,回家自行擦洗处理(具体不详)。后病情加重,医院。入院时体查:体温37.2℃,脉搏9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87mmHg,痛苦面容,左侧脸颊肿胀,面部、后背及小腿见散在多发咬伤痕迹,局部红肿,烧灼感,轻触痛,无瘀点及瘀斑。结合其他检查,拟诊:脑梗死。经治疗一段时间,好转。一周后转至康复医学科患者,评估后,运动性失语,右手握力稍差,能独立行走及活动,且面部肿胀基本消褪,黄蜂蛰伤处结痂。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1.93×/L,中性粒细胞72%,谷草转氨酶及血糖恢复正常。TCD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通畅。

康复评定

诊断

功能诊断:运动性失语、认知功能待评、右上肢轻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全自理。

康复治疗

一,常规康复训练方案

(1)右上肢握力及捏力训练;(2)右手功能训练;(3)头皮针刺;(4)认知功能训练。

二,运动性失语康复训练方案

患者—治疗师“一对一”训练:针对运动失语症的方案治疗,词,句,对话等

此外,给患者佩戴耳机,播放患者年轻时代流行的音乐

家属旁观学习,然后回家自行训练

复诊

本例患者2月后复诊,能表达简短句子,可简单交流及复述,右侧肢体及手功能完全正常,复查头颅CT显示左侧额顶颞叶及外囊区散在多发大片低密度影。给予后续言语训练指导,由亲属进行言语训练。

讨论

在自然界中,蜂蛰伤比较多见,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却非常少见。本例患者征象演变符合典型的脑卒中病情。就昏迷原因而言,除考虑脑梗死病灶本身影响外,蜂毒本身的毒性作用不能排除。

这个病例给我的启发是:作为脑血管病康复研究人员,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患者躯体结构和功能的表面理解和实践,更有责任对不典型病例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甚至探讨其发病机制。

蜂毒致脑梗死非常罕见,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群蜂蛰伤后脑梗死的病例。

应对蜂蜇

毒蜂广泛分布于乡村旷野,特别是秋收农忙季节,蜂蛰伤多发。下面是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蜂并不主动攻击人,要防止被蜂蜇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发现蜂巢应绕行,不能做出欲与之“亲近”的表现

2.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

3.当蜂靠近或停留在人体上时,不要将其打死,以防招来其它同类的攻击.。

其次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最有效的办法是尽量用衣物将头部、颈部和胸部保护好。蜂群飞来时不能跑,而应原地趴下或反向逃跑,避免遭到致命的伤害。

蜂蜇的处理

1、蜂类蜇人以后,会把尾部的针留在人的皮肤内,急救时必须先小心地除去这些针。

2、蜜蜂、黄蜂等是常见的伤害人的蜂类,蜜蜂的毒液呈酸性,被蜜蜂蜇后,可迅速在伤处外敷弱碱液中和毒素。而黄蜂其蜂毒为碱性,因此可在蜇伤部位用醋酸水或食醋等酸性液体涂抹。

3、被蜂蜇之后,轻者会觉得局部肿胀、发痒、灼热、疼痛,几天后自愈。为了减轻疼痛,可用冰块冰敷。不要喝口酒压压惊,否则血液循环一加速,毒性扩散得更快,危险性也会更高。

4,如果是被蛰的次数比较多,建议,立即就医。

案例来源

陶希,刘光勇,邓景贵,蔡华安等.群蜂蛰伤并发脑梗死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95(23):-.

文献提供:陶希编辑:肖伟平指导:欧阳文湘审阅:蔡华安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lmglux.com /fzscs/6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