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冯氏蜂毒疗法是流传于武陵山区的一种民间传承的传统医药。长期以来,和众多民间医术一样,冯氏蜂毒疗法只在特定人群中传承,很少为外人所知,具有神秘色彩。
武陵山区山高林密
沟壑纵横,湿度大,雾气重
各种蜂类繁殖生长
大量有毒蜂出入
对人畜安全构成危害
每年都有大量毒蜂蛰伤病例发生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清朝道光年间
冯仁顺偶然从蟒蛇被牛角蜂蛰伤事件中
发现了“蜂毒草”治疗蜂毒的方法
至今已有年历史
▲冯庆双正为被毒蜂蛰伤的患者治疗
据传承人讲述:其师祖冯仁顺原本是从事农业生产、放牧的庄稼人,他在一次放牧过程中,发现一条蟒蛇爬上树去吃马蜂窝中的蜂蜜,被蜇后滚落到树下的草丛中。蟒蛇全身肿大,剧烈翻滚,滚入乱草丛中乱咬,嘴里衔着几株藤草咀嚼,慢慢地肿胀消失,爬着离开了这块草丛。冯仁顺前往草丛查看,发现刚才蟒蛇吃的是一种周身长着小剌的藤蔓植物。后来不幸被马蜂蛰伤,他寻得此草,用嘴嚼细后吞下同样有效,于是便收集起来随身携带,并把它叫做“蜂毒草”。为了便于携带,他将此草配制成了医治蜂毒的专用药品,代代相传,至今已传承5代。
▲冯庆双上山采药
冯仁顺立下家规
“医不图财、技不传奸”
传内不传外,实行父子相传
传子不传女,一代传一人
继承人必须有较好的思想素质和医德医风
历代传承人都医治有缘人
靠打卦来确定是否医治
不少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
第四代传承人冯庆双解放较为思想
打破“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的组训
将这门技艺传授给女儿冯红霞、女婿谢大良
▲冯庆双向谢大良、冯洪霞讲解配药用量(左起冯庆双、冯洪霞、谢大良)
冯红霞、谢大良在父亲的指导下
博采众长,综合各地蜂毒疗法
创新冯氏蜂毒疗法
将这门传统技艺赋予了时代特色
诸佛冯氏蜂毒疗法基本内容包括
采集草药、配制药物、病情诊断、施药治病四部分
诸佛蜂毒疗法经过5代民间传承
有百多年的产生、发展、完善历程
是武陵山区苗医的重要内容之一
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经过历代传承人的继承与创新
具有排毒快、疗效好、费用低、方便快捷的优势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冯庆双向谢大良传授制作方法
一是具有重要的医药研究价值冯氏蜂毒治疗是彭水民族民间医疗技术的代表,是彭水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医疗术,是中国特别是长江流域传统医疗术的缩影,保护和传承这一技术,对于挖掘和丰富我国传统医疗术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是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历史上,冯氏蜂毒疗法在发现、发展、传承和医治活动中,保留了传统的、封闭的原始形式,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用卦象占扑遴选传承人、受药“有缘人”,是长江流域巫医传习的“活化石”,是研究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医药学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三是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冯氏蜂毒治疗经过创新发展和多年的临床运用,解除了广大蜂毒患者的痛苦,在毒蜂侵害事件频繁发生的今天,科学挖掘、保护、传承这一医药技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制好的蜂毒药
▲冯庆双正为被毒蜂蛰伤的患者清洗伤口
年诸佛冯氏蜂毒疗法
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是彭水民族民间医疗技术的代表
进行科学的挖掘研究、深度开发
让这一门古老的医术发扬光大
造福于民众
·····END·····
发现彭水原创发布,未经允许谢绝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