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范胡蜂伤人事件并有效救治毒蜂蛰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其危害及应对措施。在秋末冬初,胡蜂活动频繁,登山、野游等活动时需格外小心。胡蜂,又称虎头蜂,体型庞大、性情凶猛,其毒性猛烈,能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它们常筑巢于树冠、树洞或土穴中,民间称之为“天包”和“地包”,其中“地包”因其隐蔽性而常导致意外发生。
胡蜂的毒腺与蜂尾刺相连通,其蜂毒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组织胺、羟色胺和缓激肽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痛、溶血、出血及神经毒等多重作用。被胡蜂蛰伤后,轻者仅表现为局部红肿和刺痛,但重者可能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因溶血而引发血红蛋白尿,导致肾小管阻塞,尿液呈酱油色。此外,蜂毒液还会对肾脏、心脏和肝脏等器官造成直接损害,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黄疸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户外活动时,务必保持警惕,避免惊扰胡蜂。一旦被蛰伤,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包括局部冷敷、拔除毒刺等,并尽快就医治疗。
胡蜂的生活习性与预防措施秋季,胡蜂回巢,其生长、繁殖速度加快,觅食时对人的惊扰异常敏感,因此易发生蜇人事件。此时,户外活动时务必小心,避免招惹胡蜂。此外,胡蜂嗅觉敏锐,易被某些化妆品气味吸引,同时汗味和酒精气味也可能引发其攻击。因此,郊游时建议避免使用化妆品、饮酒。一旦遭遇胡蜂,若只有零星几只落在身上,应轻轻抖落,避免拍打。若误惹蜂群,应迅速用衣物保护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避免反击,以免激怒蜂群。在山野游玩时,若遇见野蜂窝,应绕道而行。若不小心触动有胡蜂的树枝或草丛,应立即蹲下、屏息敛气,再慢慢移动草帽遮挡颜面、头颈。即使被毒蜂围绕,也务必保持冷静,忍耐一二十分钟,等蜂群恢复平静后再慢慢退出。此外,游玩时不要抹香水、穿花枝招展的衣服,携带的甜食和饮料要密封好,以防吸引野蜂。若发现房屋或其他地方有胡蜂蜂巢,且无法安全剿灭,应立即联系火警“9”消防官兵协助处理。
自救及治疗办法若不慎被胡蜂蜇伤,尤其是被两三只胡蜂连续蜇中,切不可掉以轻心。在情况较轻时,应迅速拔除蜂针,并通过挤压将毒液排出,随后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在蜂蜇伤后的24小时内,需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