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5、新裙子破了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王国里有一座高大漂亮的木头房子,房子里生活着快乐的熊猫一家,家里有魁梧健壮的爸爸,温柔善良的妈妈,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她们是啦啦是姐姐,唻唻是妹妹。啦啦和唻唻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
有一天,啦啦和唻唻穿着妈妈买的新裙子在森林里玩,她们发现树上有一个蜜蜂窝,她们最爱吃蜂蜜了,于是她们就爬上去偷蜂蜜吃。看守蜂蜜的小蜜蜂可厉害了,它们用自己屁股上的蜂针蛰啦啦和唻唻,不让啦啦和唻唻靠近蜂巢。啦啦和唻唻被蜜蜂蛰得好痛,哇哇地叫了起来,她们一只手抱着树,一只手扑打着头上的蜂群,蜜蜂越来越多,啦啦和唻唻被蛰得实在受不了了,手一松,从树上掉了下来。在掉下来的时候那条妈妈刚买得漂亮的新裙子都被树枝刮了一个洞。
啦啦和唻唻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灰,“哎呀,我的裙子破了”啦啦第一个发现自己裙子上的洞,惊叫道。
“我的裙子也破了,”唻唻也发现自己了裙子上的破洞。
啦啦愁眉苦脸地说:“这可怎么办呀?”
唻唻也担心地说:“妈妈看了会说我们的。”
“要是不爬树就好了,”啦啦说。
“要是不馋嘴巴,偷吃蜂蜜就好了,”唻唻说。
“我们想个办法把洞洞补上,妈妈就发现不了了。”
啦啦和唻唻开始想办法,“有什么办法呢?”
“用针和线把洞洞缝起来,”唻唻想起妈妈经常缝补衣服的样子说道。
“不行,爸爸妈妈说我们还小,针针会扎痛手手,不让我们用针线,针线都放在很高的地方不让我们拿到。我看还是用粘纸把洞洞粘起来吧,”啦啦说。
“好办法,就用粘纸粘洞洞。”
啦啦和唻唻回到家,找出粘纸粘裙子上的洞洞。这时爸爸回来了,看见啦啦和唻唻在粘裙子,就走过来问:“孩子们,你们玩什么好玩的东西呀?带我一起玩好吗?”
啦啦和唻唻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的裙子破了,我们在补裙子。”
爸爸和蔼的说:“原来是裙子破了,是怎么弄破的?”
“是我们爬树吃蜂蜜的时候,摔下来,不小心刮破的。”
“啊,是从树上掉下来的,好危险呀,”爸爸关心地说:“有没有摔伤呀?”
“没有,就是刮破了裙子。”
“孩子们,你们很勇敢,但是没有爸爸妈妈在可不能爬树了,太危险了。另外,以后出去郊游、爬树要穿裤子,不能穿裙子。”
啦啦和唻唻点点头,“我们知道了。”
爸爸说:“现在让我们一起补裙子吧。”
“好的。”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补裙子的呀?”
“我们是用粘纸补裙子的。”
“这个办法很有创意,是谁想出来的?”
“是啦啦。”
“很好,啦啦,用粘纸补衣服会很好看,可是如果用水洗衣服的时候,粘纸就会烂掉,衣服上还是有一个洞。你再想一想用什么东西补衣服才不怕洗呢?”爸爸说:“唻唻,你也想一想。”
啦啦和唻唻开始开动自己的小脑瓜(让你的孩子也一起想想看),不一会儿,她们想出了好办法,“用好看的布。”
爸爸微笑地点点头,“对了,你们的这个办法可真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啦啦唻唻你们帮爸爸去找一些好看的布。”
“好的,”啦啦和唻唻行动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许多好看的小布头。
她们坐在爸爸的身边,和爸爸一起挑了两块蝴蝶图案的布,看着爸爸用针和线把它们一针一针地缝在了洞洞上。
裙子终于补好了,她们高兴地穿着爸爸补好的裙子去照镜子,只见漂亮的黄裙子上现在又多了一只美丽的彩蝶,彩蝶在裙花旁飞舞,比以前还好看。
爸爸看了看粗大的针脚,呵呵笑着说:“爸爸缝衣服的手艺没有妈妈的好,等妈妈下班回来再让妈妈加工一下就更好看了。”
“没关系爸爸,现在裙子真的太好看了。”啦啦唻唻穿着有了花蝴蝶的裙子欢快地转起了圈。
爸爸笑着说:“是啊,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出了问题不可怕,只要我们一起想办法就一定可以解决的,你们说是不是呀?”
啦啦唻唻拍着小手蹦蹦跳跳地说:“是的。”
故事的启示:
这则故事的重点是正确对待闯祸的孩子,培养一个勇于认错的孩子。孩子长到2岁以后,就常常要做一些能力以外的事,这是孩子内心好奇心驱使下的尝试行为(关于婴幼儿的尝试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形象,心理学称之为“生命之火”,我会单章阐述)。由于他们的肌体、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全好,控制不了肢体,于是常常闯一些祸。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闯祸的问题时常是随心情而言,心情好时,就没什么关系;心情不好时,就发脾气,指责孩子。这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简单的是非评判标准,他们知道那些行为是爸爸妈妈喜欢的,那些是不喜欢的,家长如果在孩子闯祸后不处理,会让孩子对规则的理解产生矛盾和混乱;如果家长采用指责、惩罚的方式,孩子又会为了逃避责罚而学会撒谎。如何处理孩子闯祸呢?如何让孩子勇于认错呢?家长们可以像“熊爸爸”一样做到:
1、不用硬逼的方式让孩子认错。可以用和蔼的语气告诉孩子今后要遵循的规矩,今后不要再犯就可以了。本文中,爸爸就告诉孩子们“针线,小孩子是不可以拿的”,“去郊外、爬树等游戏要穿裤子”等等。
2、帮助孩子一起收拾残局,亡羊补牢。要让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就要帮助孩子一起处理他们做错事造成的后果,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做错了的事还是可以补救的感觉,以后再发生事情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承认了。
3、家长要以身作则。这个在《打碎了的花瓶》的故事里做了重点介绍,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家庭中家长做错了事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推卸或说都是别人的错;家庭中制定的规则不仅是针对孩子的,家长也要遵守,要树立规则的权威性,不可双重标准。比如父母在吵架后订立的约法三章就要公示出来,如果父母违规了,孩子可以出示规章要求父母停止争吵,而此时父母必须停止争吵,否则就要接受加倍处罚。
说一个我家里的例子吧,女儿在幼儿园中班时跟班级的同学学会了“屁股”这个词,第一天我没太在意,但第二天恰好是周末,中午吃饭时饭桌上女儿心血来潮说了好几次“屁股”,于是我就跟女儿说,不许再说这个词了,不然就要打三下屁股。经过女儿确认后,我就写好家庭规章贴在墙上。结果没有一会女儿就又说了一句,于是我就拉下女儿的裤子,在她大声向妈妈哭救和妈妈的拦阻下打了3下小屁股。这是我第一次打女儿,也是最后一次,至此之后她再也没有犯规。事后,第二天我也故意在吃饭时说了一句“屁股”,被耳尖的女儿听到,马上兴奋地跳起来说“爸爸犯规了,爸爸说屁股了”。我说“是吗?我说了吗?”“说了,我听到了,不信你问妈妈。”妈妈说:“是的,爸爸的确说了,犯规了。”于是我就同意接受处罚,脱下裤子露出屁股让女儿打了三下。
从那以后,女儿再也没有说过脏话,到现在我也不清楚这个效果是因为女儿被处罚后记住了这次教训呢?还是因为我也因为触犯家庭规则被处罚,使女儿接受了家庭规则的权威性而不再违规呢?但不管怎么样,家庭规则的这个方法无论是对亲子关系,还是对亲密关系都是非常有效的。
家庭规则里都会有一条“夫妻冲突规则”,我们可以这样规定“当争吵发生后,双方都有权并随时向对方说‘我爱你’,并拥抱对方不停地说我爱你,对方必须接受拥抱,并可以在其怀里继续骂不能超过3分钟,但结束骂声的最后一句必须是‘我爱你,亲爱的,我错了,请原谅’。违规者必须支付红包元或者一次特别服务”。这个家庭规则是可以有效防止家庭冲突升级的,当第一次使用时,你们会觉得有点违和感,但请相信我它真的非常有效,只要你们成功地使用一次,下一次再用就会非常熟练。各位男同胞们,记得在这个游戏中一定要规定元以上的红包罚款,因为女性是感性的,情绪化的,口才比男性好,家庭冲突的游戏往往是从女性的唠叨和小口角开始,而理性的男性只要抢在第一时间说“我爱你”并紧紧拥抱妻子,元的零花钱就到手了,不信你们试一试。
大家脑补一下,当这个游戏玩得熟练后,这家会不会出现两口子争着说我爱你,争着拥抱的对方的情景呢?
面对着爱人恼羞成怒,火冒三丈时说出“我爱你”,给Ta一个温暖的拥抱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要克服内心中幼小的我对原生家庭里相同场景的恐惧;要克服被对方拒绝和抛弃的恐惧;要克服自己内心情绪化的愤怒回骂过去,甚至一拳打在Ta脸上的冲动。但你只要有勇气张开嘴,大声说出那一句“我爱你”,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记住:温暖的拥抱可以化解一切伤痛。
信我,就是幸福。
祝读到这段文字的每一个人幸福!你已经拿到了幸福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