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来了
大雨让大家凉快了不少
但是,毕竟还是在三伏天里
防中暑、防溺水、防晒
这些实用医学知识
拍马赶来
防中暑
中暑正确急救方法
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病人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出现高热等症状,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拖延或治疗措施不当均可导致死亡。
迅速降低体温切勿一次性大量饮水
发生中暑,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仰卧;
同时,还需给中暑者补充水分或者清凉含盐饮料。
不过要注意切勿一次性让中暑者大量饮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
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会引起热痉挛的发生。
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医院进一步救治;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电话,求助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紧急救治。
预防热射病法
如果中暑后立即进入空气不流通且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全身范围涂抹酒精或敷冰块,或者全身浸泡冷水等,都会导致全身皮肤毛孔剧烈收缩,阻碍毛孔正常排汗散热,反而加重病情,甚至进展成热射病。
广西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威介绍,热射病是最为严重的中暑临床类型,病死率为40%至50%。当患者体温超过42摄氏度时,病死率高达80%以上。同时,热射病患者有20%至40%的概率会留下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
易发人群:主要有铁路、汽修、环卫工人等高温作业者,也包括老人、幼儿及孕妇等特殊体质者
王威提示,中暑后应迅速撤离高温环境,迅速降温,可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适当饮用冰冻的淡盐水,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液等解暑药物。若条件允许,可在额头、腋窝、腹股沟、腘窝敷冰块,或在额头、腋窝、腹股沟、大腿内侧涂擦酒精、风油精等以散热降温。
王威提醒,因缺乏特征性的征兆,轻型中暑与热射病的早期难以鉴别。在长期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昏、心慌、恶心、呕吐、肢体抽搐等中暑症状后,若经自行处理仍无法缓解,建议及早就医。
防溺水安全
炎热夏季,游泳是大家喜爱的避暑运动,然而游泳也经常造成溺水的悲剧。溺水是0~14岁青少年组第一位死亡原因,同时也是人群意外伤害死亡的第3位死因。每逢暑假是小孩发生溺水的高发期。如何避免溺水,以及遇到溺水事故该怎么积极抢救,挽救生命?
有人溺水了怎么办?
01
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
会游泳不代表会水中救援,水中救援需专门训练。首先应该确保施救者自身的安全,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救助。尽量利用绳索、救生设施进行岸上救援;尽量多人一起施救,避免单兵作战。发出呼救信号,以便及时得到同伴或救护员的帮助与救护。抢救时,救护者为防止溺水者抱住自己,应该从背后接近溺水者,两手推住溺水者的髋部,迅速将其拖上岸。
02
溺水者被救上岸如何急救
如果溺水者停止呼吸,应该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泥沙、杂草、泡沫等异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有的人认为,既然水是罪魁祸首,就应该尽快把呛进的水倒出来,于是将伤者背朝上、头朝下进行“倒水”。有的则把伤者扛在肩上,快步奔跑,医院。更会耽误心肺复苏的黄金时机,是抢救溺水的错误做法。
溺水者被救出水后,如果发现神志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快速控水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03
成人急救法
施救者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地面或木板上,定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将右手掌根部放于左手的手背上方,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下方的手指翘起,其中按压频率为~次/分,深度为5~6厘米。先胸外按压30次,再人工呼吸2次人工呼吸。
04
婴幼儿急救法
婴幼儿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1.5~2.5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次。
05
溺水预防小贴士
呛水溺水:在饭饱、体能极度疲劳、酗酒后入水游泳,很易出现呛水现象。连续呛水,很容易造成溺水停止呼吸。
抽筋溺水:由于游泳前未做好准备活动、身体过于疲劳、出汗后马上下水、水温过凉、技术动作过分紧张等原因,在游泳中都会出现抽筋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溺水。
非游泳区溺水:非游泳区环境复杂,由于对水中的情况不熟悉,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事故。
疲劳溺水:游泳前进行了跑步、踢球等剧烈运动后身体机能的反应会变的迟缓,此刻下水游泳容易产生因动作不协调而引起呛水、噎水等现象,严重的时候还会因为张开的汗腺孔和毛细血管急剧收缩而出现肌肉痉挛。
防晒,防常见皮肤病
01
夏季常见皮肤病
炎炎夏日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主要常见于以下几种:
1.湿热引起的皮肤病:湿热的气候使得人体皮肤产生过敏反应,最为典型的就是痱子和湿疹。
2.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细菌感染性皮肤病:脓疱疮(黄水疮)、毛囊炎、疖、丹毒等。
3.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包括手足癣、体癣和股癣、花斑癣(汗斑)、念珠菌性间擦疹、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等。
4.昆虫叮咬所致皮肤病:包括蚊虫叮咬、丘疹性荨麻疹、隐翅虫皮炎、蜂蛰伤、海蜇皮炎等。
5.日光引起的夏季常见皮肤病:由于阳光的高温灼烧造成皮肤损伤,主要有日晒伤、多形性日光疹、光感性皮炎。
02
起了痱子,出现湿疹怎么办?
应注意环境通风,出汗后应及时擦干汗水,同时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日常要穿宽松、透气性、吸湿性均好的棉质衣服。另外,过多和频繁使用粉类爽身用品,反而容易与孩子的汗液混合,堵塞汗腺出口,导致出汗不畅,引起痱子。治疗可用清凉、收敛止痒药物。若发生脓痱、湿医院就诊做综合治疗。
03
患上过敏性皮肤病,平时要注意
1.注意饮食方面少吃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肉等),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日常要穿宽松、透气性、吸湿性均好的棉质衣服。
3.避免暴晒。
4.一旦出现了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要注意避免热水烫洗及搔抓。
5.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营养的摄入。
04
皮肤真的可以食补吗?
柠檬、猕猴桃、西红柿等新鲜水果里富含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对黑色素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增白皮肤同时增强皮肤的抗衰老能力。因此,多吃水果对皮肤有益,但是应该强调长期坚持吃水果,而不仅仅在夏季吃水果。通过饮食调理皮肤值得推荐,避免辛酸辣食物以及腌制品,多吃海鱼、豆制品、坚果,均衡饮食可以保持皮肤的年轻化。
05
皮肤被晒红、晒伤怎么办?
一般来说,日晒伤表现为在日光照射后3~5小时开始出现红斑,在12~24小时达到最严重的状态。轻者仅表现为轻微红斑;重者除皮肤红斑外,还伴有水肿、水疱和剧烈疼痛(有水疱提示已经达到浅Ⅱ度烧伤的程度了),甚至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和呕吐等全身不适。大多数日晒伤在第3天左右开始消退,消退过程中可观察到皮肤鳞屑、脱屑和晒黑。皮肤红斑1周就可以完全消失;水疱通常要等7~10天才能恢复,不过一般不会留下疤痕。
轻、中度日晒伤,可以自行在家中处理。尽快脱离紫外线环境,寻找阴凉处躲藏。冷敷或湿敷、外涂炉甘石洗剂或激素类药膏可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重度日晒伤的患者:广泛起疱性日晒伤、剧烈疼痛和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和脱水)的患者,医院就诊。
夏天来了,火热的太阳,绚丽的美景,愉悦的心情......还要有健康的身体,祝大家都能清凉一夏。